共计 14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随着 2024 公务员联考开考,考公话题再度冲上热搜,热度居高不下。近年来,在众多年轻人眼中,努力赚钱似乎不如考上公务员,那份稳定压倒一切。当考公人数日益增多,人们不禁疑惑,难道编制真的是宇宙尽头?
一、考公成年轻人执念
考公,俨然成为众多年轻人的一种执念。官方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3 年,国考报名人数持续攀升,2022 年和 2023 年增长尤为显著。环顾身边,越来越多人竞相踏入体制内,为了所谓“铁饭碗”年复一年备考。
大学毕业后,小新求职屡屡受挫,心仪的 offer 难以到手,面试大半年仍一无所获。为摆脱求职困境,她毅然决定全心考公。为上岸,她舍弃工作、社交乃至健康,日夜学习刷题。她感慨考公如围城,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即便脱产备考,上岸之路也非一帆风顺,每次都功亏一篑。想放弃时,家人期待、自身不甘及沉没成本在脑海闪现。考公对她如同不归路,一旦开启便渴望成功。历经十几场考试,她终于上岸。上岸后虽工作忙碌、烦恼不断,但内心安全感十足。
刘源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打拼,从未想过自己会主动考公。过去,家人长辈劝他考公,他嗤之以鼻,瞧不上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他凭借努力进入互联网大厂,成为产品经理,薪资优厚。然而,突如其来的裁员让他感受到老一辈口中“不稳定”的辛酸。一纸通知让他瞬间没了方向,求职的焦虑更令人挫败。经历裁员动荡与求职艰辛,他决心考公。与其在私企卷一辈子,不如奋力一搏考公上岸。正因体验过不确定性的痛苦,他更渴望稳定。
二、年轻人考的是安全感
执着考公的年轻人,本质上是渴望获取安全感。近年来,大家对“不确定性”的感知愈发深刻。肆虐的病毒引发健康焦虑;降薪、裁员浪潮带来工作焦虑;银行利率走低产生存款焦虑;人口负增长、延迟退休引发养老焦虑……多数人对抗焦虑的方式变为锻炼身体、保住工作、多存钱。大环境不确定性越大,年轻人越追求确定性与生活掌控感。编制相对而言是一种确定性,不仅是工作,更是对抗风险的方式,能安放生活中的诸多焦虑。但编制岗位有限,更多人仍在努力挣扎。考公是获取安全感的途径之一,却非唯一。体制外的普通人也可通过其他方式给生活增添确定性。
三、普通人提升确定性的方法
提升确定性,关键在于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避免不可控因素冲击原有生活。普通人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更多安全感:
1. 提升自身能力
真正的铁饭碗并非在一处终老,而是无论身处何地都有谋生之道。在不确定环境中,要保持职场竞争力,打磨专业能力、提升学习能力等,以便换工作时能快速迁移这些能力。如此,即便遭遇裁员,也能从容应对。
2. 适当多攒钱
生活中的多数问题可用钱解决,对普通人来说,银行卡余额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攒钱要做到开源节流,一方面增加收入,如努力升职加薪或开拓副业;另一方面调整消费习惯,削减不必要开支。对于有存款的人,担心存款贬值,可参考如下打理方式:5-10 年内要用的钱,可存银行定期;长期不用的钱,可用储蓄险打理,如增额终身寿锁定终身复利。这些理财方式对普通人而言安全可靠,无风险。
3. 提前做好风险规划
除上述两点,还可提前规划生活中的风险。比如为自己和家人配置百万医疗险、意外险,转移生病、意外带来的经济损失,防止因病返贫;配置重疾险,防范生大病期间收入中断的影响。资金充裕时,提前做好养老规划,配置年金险,到指定年龄每月领钱,对抗长寿风险,为老年生活增添底气。
四、结语
年轻人考公理由各异,但对安全感的追求殊途同归。希望无论是否考公,我们都能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