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7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些年来,储蓄险凭借其高安全性以及稳健增值的特性,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仍有一些朋友对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区别不甚明晰。这两种保险都能够为未来规划一笔资金,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才更为妥当呢?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阐述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区别,并且推荐几款当下值得购买的产品。
一、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区别有哪些?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虽然都归属于理财型保险,表面看似相似,但实际上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年金险是在前期先向保险公司缴纳费用,并与保险公司约定好领取时间。一旦到达约定时期,保险公司就会依照约定,定期给予投保人一笔资金。简单来讲,这就如同投保人养了一只会生金蛋的鸡,待其长大后,便会定期产出金蛋。而增额终身寿险指的是其保额会随着持有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长,有效保额会逐年按照复利递增。
下面,我们梳理了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保单收益
年金险在前期的收益相对较低,特别是那些约定领取时间较晚的养老年金险。通常在交费期满之后,现金价值才开始逐步增长,要实现收益回笼至少需要 10 至 15 年的时间。不过,它在中后期的收益较为可观,后期的最高收益率能够达到 4% 左右。而增额终身寿险在前期的收益增长速度较快,一般在交费期刚结束或者在交费期结束之前,现金价值就已经超过了已交保费。然而,无论保单持有时间多长,增额终身寿险的长期收益率都不会超过 3%。
2. 保单灵活度
年金险的领取金额以及领取时间在投保时就已确定,一般情况下不能中途更改,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而增额终身寿险的保单则灵活得多,在领取时间、领取金额和次数方面都没有过多限制。如果投保人急需用钱,可以通过减保和保单贷款等功能,取出一部分现金价值用于应急,取出的钱可由投保人自行支配,灵活性更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领取次数过多,有可能会出现保单的现金价值为 0,从而无法继续领取的情况。
总体而言,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各有优劣,大家可以依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如果是想要补充养老金,那么优先考虑养老年金险,因为其长期收益更高;如果后期可能有不同的用钱需求,建议选择增额终身寿险,因为它更容易满足灵活性的需求。
二、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哪些值得买?
我们整理了几款目前市面上值得购买的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以供大家参考。
先看年金险:
直接说结论:
1. 富多多 1 号(方案一):综合收益很高
富多多 1 号(方案一)由富德生命人寿承保,按照表中交费领取方式,到 60 岁及以后每年可领 34950 元,能够终身领取。另外,它约定身故能赔付现金价值,且现金价值可持续到 90 岁。比如按上表,前期交了 25 万,到 90 岁一共能领近 120 万元,此时身故还能赔 10 万左右给家人,IRR 高达 3.70%。
2. 增多多 5 号(闪电版):终身有现价,前期收益高
增多多 5 号(闪电版)(保证领取 10 年),由海保人寿承保,作为养老年金险,它后期收益表现其实不如前面几款。但其优势在于前期现金价值增长快,灵活性非常高,后期又有长期稳定的年金领取。如上表,40 岁时,常规养老年金险还是“负收益”,但它就有 2.73% 的 IRR,而且它可以像增额寿那样灵活减保。如果担心年金险持有太久,中间要用钱可能不方便,就可以考虑这款,能相对较好地平衡养老与增值的需求。
再来看看增额终身寿险:
直接说结论:
1. 增多多 5 号:确定收益高,支持第二投保人
增多多 5 号由海保人寿承保,按表中交费方式,到 40 岁时就有 31 万,60 岁时增值到 56 万,IRR 高达 2.92%。经测算,相比其他增额寿,增多多 5 号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收益表现都很不错。而且它支持设立第二投保人,当投保人身故,第二投保人可以自动继承保单全部权益,不会出现投保人身故后,保单变成遗产引发权益纠纷的情况。
2. 一生中意(分红型):预期收益可超 3.5%
一生中意(分红型)由中意人寿承保,是款保额分红型增额寿。随着每年分红,保额不断增长,现金价值也随之不断增加。按照表中交费方式,如果不算分红,第 30 年 IRR 收益率只有 2.18%,低于其他产品;算上演示分红,则有 3.58%,现金价值比其他产品多了十几万,十分可观。不过,分红险收益有不确定性,需要参考保司过往的红利实现率、保险公司投资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综合来看,更适合投资偏好进取、且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朋友。
三、总结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能够保障资金安全,收益也较为可观。如果您有中长期家庭资产规划的打算,它们会是不错的选择。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收益和灵活度方面。增额终身寿在前期的收益增长速度较快,保单的资金取用灵活度较高,但目前的最高 IRR 收益率不会超过 3.0%;年金险的长期收益较为可观,但灵活度较低,一般不支持加减保,更适合有养老金储备刚需的朋友投保。最后,如果您仍然感到纠结,不知如何抉择,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来协助您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