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危害大!这些隐患需帮爸妈留意

4次阅读

共计 183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说起不小心摔跤,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爬起来就没事了”。的确,对年轻人而言这轻而易举,可对一些老人来说,摔一跤或许就再也站不起来了,要么挫伤,要么骨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何老人摔一跤会如此严重呢?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一、老人摔一跤,究竟多危险?

可能有人听过这样的说法:老人一辈子身体都挺好,却因摔了一跤,不久后就离世了。这并非危言耸听!来看两组数据:据世卫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有 30 多万人死于跌倒,其中 60 岁以上者占比超半数;在我国,跌倒已成为 65 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分享经历:Lucky 说,爷爷 91 岁一直很健康,上次寒潮大雪时摔了一跤,手脚骨折疼了一个月,天天打杜冷丁才能睡着,最后几天话都说不出来,就去世了。Momo 讲,奶奶 85 岁还能天天坚持下地干活,去年夏天在田上滑了一跤,再也没能站起来,后来性情变得越来越暴躁,没挺到秋天就走了。

这两个故事令人惋惜,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老人摔跤的风险远不止骨折那么简单,更可怕的是因骨折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以及对老人心理造成的巨大创伤。老人骨头脆弱,摔一跤很容易骨折,尤其是手腕、肩关节、髋关节和尾椎骨这几个部位。

其中,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因为该部位骨折会影响股骨头血液运输,进而导致骨头坏死。若老人无法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就得长期卧床,忍受疼痛,还可能引发血栓、褥疮、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髋关节骨折常被称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二、怎样预防老人摔跤?

预防老人摔跤的方法众多,可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强化老人的饮食营养

人上了年纪,往往难以避免“骨质疏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身高变矮、运动能力下降,摔倒骨折的几率也会升高。骨质如同沙漏里的沙子,会随着时间悄然流失,改善这种状况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补钙。因此,我们要督促家中老人均衡饮食,每日摄入充足的肉蛋奶,也可额外补充一些钙片和维生素 D。

2. 做好适老化改造

有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老人摔伤事件发生在家里。家是老人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不妨用心给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

做好防滑处理:浴室增添防滑垫子,房间地板地砖选用防滑材质。

减少家中门槛:尽量降低地面的高低落差,防止老人不慎被绊倒。

增设扶手:卫生间、浴室和走廊可增加一些扶手,若老人比较抵触,也可用低矮家具替代。

另外,老人经常活动的位置应保持适度光线,开关要方便老人触摸;还可放置一些智能夜灯,避免老人起夜时看不清家具而磕伤或摔倒。

3. 外出有人陪同,或降低外出频率

除家里外,楼梯、电梯、菜市场等也是老人摔伤的高发场所。特别是冬天,老人穿得较为臃肿,行动不便,加之北方下雪结冰,道路更加湿滑,老人外出摔伤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若下雪下雨,尽量让老人在室内活动、减少外出。若确实要出门,最好有人陪同,万一不小心摔倒,能及时搀扶。

做好充分准备,也不能完全排除老人摔倒的风险。我们还可提前学习摔跤后的处理措施,尽可能降低摔伤带来的伤害。

三、老人万一摔跤了,如何降低伤害?

通常,很多人摔倒后第一反应是立刻起身。但若是老人摔倒,千万不能这么做!老人摔倒时,首先要判断摔伤程度是否严重,尤其是摔伤部位的疼痛程度以及有无肢体变形。

若老人摔倒后休息一会儿感觉疼痛有所缓解,应该问题不大,可慢慢扶老人起身。当老人表示剧痛、无法起身,甚至肢体有明显变形时,就不能随意挪动老人,以防造成二次伤害,最好及时拨打 120,请专业医务人员前来处理。

若经医生评估,老人具备手术治疗条件,也应尽量做手术,争取早日下床活动,这对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有很大帮助。

考虑到老人总会有单独行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教老人两个摔倒时的防护动作:

扶住身边的固定物:如扶手、沙发、桌子等。

用手撑地:最多就是手腕 / 手臂骨折,无需卧床,也容易康复。

这两个动作都能尽量避免身体着地,减少摔倒对头部、臀部(特别是髋关节和尾椎骨)的伤害。

当然,我们也要叮嘱老人:摔了一定要告知身边的人!绝不能因心疼钱、不重视,或担心给儿女添麻烦,就自己去小诊所、推拿馆处理,或找些草药偏方敷伤处。

四、结语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时,照顾老人就像照顾一个“老小孩”,既担心老人冷了热了,又害怕老人磕了碰了。

在做好适老化改造、给老人更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的同时,多向老人传授一些防摔倒知识,让他们了解摔倒后的正确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摔倒带来的伤害。

另外,提前为老人配置意外险、医疗险,也能为老人提供更多保障,减轻摔伤带来的经济负担。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