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9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这几年,增额寿在市场上可谓是大放异彩,其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不少人纷纷跟风购买,当然,也有部分朋友还在犹豫是否要加入这股热潮。不买吧,担心错失良机;买了吧,又怕日后追悔莫及。那么,那些早早入手增额寿的人,如今是否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呢?
一、前几年买了增额寿的人,后悔了吗?
我们对一些购买过增额寿的朋友进行了采访,发现确实有不少人在购买一段时间后心生悔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收益未达预期
王先生在两年前购买了市面上收益较为突出的增额寿产品。然而,两年过去了,保单的现金价值竟然比他投入的保费还要少,与预期收益相差甚远,这让他懊悔不已。
2、急需用钱时无法取出
李女士在 2022 年 7 月购买了增额寿。当时,3.5% 增额寿的宣传铺天盖地,身边很多人都入手了,她手头也刚好有些资金,便跟风投了进去。可没想到,2023 年底,她父亲被查出重病,急需用钱。此时,她不仅无力支付后续保费,还因未到保单约定的减保时间,无法通过减保取钱救急,这让她感到无比无奈和后悔。
不过,也有像张女士这样前几年购买增额寿却不后悔的人。随着近两年存款利率不断下滑,如今 5 年定期利率已降至 2% 开头,而她之前购买的增额寿长期收益能达到 3.5%,不受外界利率波动影响。她越发觉得当初的决定十分明智,唯一后悔的是保额买得太少,当初只投入了 2 万块试水,要是早知道,肯定会多买一些。
由此可见,购买增额寿后,有人后悔,也有人庆幸。这充分说明,增额寿并非适合所有人。在没有充分了解这类产品之前,切勿轻易入手,以免日后追悔。
二、没搞懂这些,先别买增额寿
在购买增额寿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以下两个核心问题:
1、买增额寿可能亏钱,前期收益不如银行存款
在投保后的前几年,增额寿确实存在亏损的可能性。因为这类产品通常需要 5 至 10 年的时间来实现增值。在保单前期,当现金价值尚未超过已交保费时选择退保,必然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只有当现金价值大于已交保费后,之前的投入才开始产生收益。此时,如果有资金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减保功能取出部分资金。
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增额寿的收益看起来不如银行定存。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同样 50 万分别存银行 5 年定存和购买增额寿的收益情况:
注:银行存款,5 年到期后再按照 2.0% 利率滚存
可以看出,在前几年,增额寿的收益远低于银行定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额寿的收益优势逐渐显现。加上近两年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目前 5 年期利率仅约 2%,且未来大概率还会继续下降。而当前增额寿仍能实现接近 3% 的复利收益率,并且这个利率可以终身锁定。
所以,如果希望投入后尽快见到收益,普通的货币基金、存款等方式可能更为合适。但如果这笔资金是用于规划 5 至 10 年后的事情,那么放入增额寿中增值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2、钱并非想取就能取出来
许多人认为增额寿非常灵活,只要需要用钱就能随时取出。但实际上,其减保通常会受到时间、额度等方面的限制。例如,有些产品限制投保一年后才能减保,每年只能减保一次,每次减保的比例也有规定等等。而且,即使同样按照 20% 的比例减保,不同产品最终能减保的金额也不尽相同。
以 30 岁女性一次性投入 100 万为例,从 50 岁起,每隔 10 年按最高额度减保一次,连续减保 5 次,来看看每次能拿到手的金额:
上表从宽松程度来看,A>B>C>D,像 A 每次减保取的钱最多,每次最高可拿基本保额的 20%。
因此,如果想利用增额寿规划家庭资金,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的减保规则是否符合自身的用钱需求,尽量选择减保较为宽松的产品,避免出现急需用钱却无法取出的尴尬局面。
三、目前还有哪些增额寿值得选?
受政策影响,不少优秀的增额寿产品陆续进行了调整,很多已经无法购买。我们紧急整理了目前仍在售且收益表现良好的产品,一起来看看哪款适合你:
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挑选建议:
如果您偏好大公司,追求稳定收益,可以选择金盈卫 2 号。它由招商仁和承保,收益确定且不低。按照上述交费方式,被保人 60 岁时现金价值能翻 2 倍多。
这款产品预计在 4 月 7 日下架,感兴趣的朋友可要抓紧关注了。
金盈卫 2 号
招商仁和人寿
寿险
IRR 达 2.9%
有效保额每年 3% 递增
查看测评
若您想要获取更高收益,可以考虑星福家(分红型)增额寿。虽然其固定收益不算高,但加上分红后,预期收益较为可观。按照上表,60 岁的演示收益可达 3.58%。
星福家(分红型)
复星保德信人寿
寿险
有效保额每年 2.5% 递增
保额分红
演示收益高
查看测评
结合过去 10 年的分红数据,复星保德信的分红实现率均在 100% 以上,这意味着演示的分红收益都已实现。虽然过去不能代表未来,但也充分说明该保险公司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
四、写在最后
实际上,无论是购买增额寿还是其他产品,一旦做出错误选择,后悔的成本都很高。所以,大家在购买前应多做了解,确保产品与自己的预算和需求相匹配。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高收益产品,不妨多做比较,看看哪款更适合自己。也可以通过相关渠道,获取专业的讲解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