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重疾险要知道的关键点与陷阱

31次阅读

共计 125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什么是重疾险?它保障哪些重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重疾险逐渐成为保障家庭未来的主要选择。但你知道吗?市面上的重疾险保障的疾病种类繁多,少则 80 多种,多至 120 种甚至更多。但数量越多真的意味着保障越完善吗?答案是否定的。

许多保险公司打着“保障百种疾病”的旗号吸引客户,但实际上其中很多列出的疾病在国内极其罕见,比如埃博拉病毒、疯牛病等,这些疾病在国内的发生概率几乎为零,纯粹是为了数字炫耀,误导消费者。真正重要的是,国家已规定必须保障的 28 种重大疾病,它们涵盖了大部分重大疾病,且保障全面。

为何不能只关注疾病数量?

虽然看似列出的疾病越多越好,但事实是:疾病的高发轻、中症保障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部分。当前,许多重疾险产品的条款中,轻症和中症保障的细节往往存在差异。有些产品遗漏了这些高发疾病的保障,买到这样的产品,日后出了问题反而赔付不足。

我们团队调研了超过 60 款产品,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在高发轻中症的保障上存在缺失。为了避免大家踩坑,我们特别整理了“高发轻中症”疾病名单,建议购买时仔细对比,确保自己的保障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重疾险真的可以一赔了事吗?

很多人误以为一旦确诊重疾,保险就会立马赔付,其实不完全如此。以国家规定的 28 种必保障疾病为例,只有恶性肿瘤(重度)、重度肢体缺失以及严重三度烧伤,符合条件后确诊就能立即获得赔付。其他疾病,比如脑中风后遗症等,除了确诊,还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做了手术、疾病达到某个严重程度或经过特定的康复期等,才能得到赔偿。

此外,很多高发轻中症的理赔标准差别很大。有的疾病赔付条件较宽泛,但有的则十分苛刻。比如,有家族病史的人在购买时可以优先考虑那些赔偿条件宽松的产品,以减少后续理赔时的麻烦。

捆绑销售的陷阱:要警惕“全家桶”

不少保险公司喜欢把重疾险与其他附加产品捆绑销售,例如分红型、返还型的产品。这就像在超市买水果,明明只想买两个苹果,结果被推销一整箱的水果套餐,硬生生花了更多的钱购买了许多自己用不上的东西。这样的套餐价格往往高达几千甚至上万元,而实际保障效果未必对等。

为了降低成本,保险销售通常会鼓励投保人降低保额,比如把 30 万降到 10 万,这样保费才能控制在两三千元左右。但实际上,这样的保障额度远远不能覆盖重大疾病的真实需求。更糟糕的是,一些返还型产品,到了年老后,所返还的钱已大打折扣,无法抵御通胀,不能说是“划算”。

怎样理性选择重疾险?

在选择重疾险时,最重要的是看保障的疾病是否足够全面,理赔条件是否合理。购买前应详细阅读条款,尤其是轻中症的赔付条件,确保符合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如果家族中有人有特定疾病史,选择理赔条件较宽的产品更为靠谱。此外,完全避免捆绑销售,理性选购单一、贴合实际需求的保障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重疾险的作用。

总结

重疾险虽然是保障生活的重要工具,但在购买时千万不要只关注保障疾病的数量,而应重点看保障范围的合理性、理赔的便捷性及产品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合理规划,理性选购,才能真正发挥重疾险的作用,给自己和家人提供坚实的保障。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