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这样理财收益显著提升,你还在忽视吗?

16次阅读

共计 134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提到存款,许多人总会感到焦虑。网络上常能看到各种炫耀高存款的帖子,让人误以为人人都是百万富翁,但实际上,真正能存下钱的人寥寥无几。

对于很多人而言,公积金可能是他们唯一的积蓄。例如,小涵毕业后便在北京打拼,尽管收入尚可,但她坦言五年间一分积蓄都没攒下来。房租、日常开销以及消费欲望让她始终处于月光状态。然而,她发现自己的公积金账户意外地积累了可观的资金。

为什么人们难以存钱,却能在公积金上有所收获?这主要归功于公积金的几个特性:

强制储蓄

作为五险一金的一部分,公积金每月从税前工资中自动扣除,用户无法随意动用,这种机制起到了强制储蓄的作用。

有限提取

过去,公积金主要用于购房贷款,而现在虽然提取条件有所放宽,但大多数人仍倾向于保留这笔资金以备将来购房所需,因此它通常不会轻易被使用。

时间积累

随着时间推移,定期缴纳的公积金会逐步累积,形成一笔不小的资产。

然而,即使账户中的余额较多,其利息回报却十分有限,与普通活期存款相差无几。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将这部分资金转移到更有利的投资渠道呢?

是否提取公积金

实际上,公积金账户中的资金是可以取出的。许多城市已经开通了线上提取服务,允许按月或一次性提取。若当地尚未支持在线操作,也可前往线下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

在做出决策前,需明确未来是否打算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如果确定不会依赖公积金贷款买房,只要政策允许,就可以自由支配这笔资金。反之,应优先保留必要的余额,其余部分可用于其他投资。

以深圳为例,公积金贷款额度通常为账户余额的 14 倍,个人最高限额为 70 万元,家庭则可达 126 万元。这意味着,若想达到个人贷款上限 70 万元,账户余额需保持在 5 万元以上;若为夫妻共同申请,则合计余额须不低于 9 万元。

在确保不影响贷款的前提下,多余的资金可以考虑用于其他理财方式。

公积金增值潜力

假设每月缴纳 5000 元公积金,连续五年,总计 30 万元,分别存入银行定期和通过增额终身寿险管理,结果会有何差异?

若选择银行定期存款,按现行 2% 年利率计算,十年内的收益与留在公积金账户中相差不大,并且公积金的提取更为灵活。

但如果这笔资金长期不动,放入增额终身寿险中,其收益表现又如何呢?

初期,公积金账户的收益略胜一筹,但随着时间推移,增额终身寿险展现出更强的增长势头。到了 40 岁时,通过增额终身寿险管理的资金比公积金账户多出 3.2 万元;到了 60 岁时,前者增至 66.5 万元,后者仅为 45.2 万元,两者相差 21.3 万元。

由此可见,增额终身寿险特别适合那些没有购房计划且希望长期增值的人群,利用复利效应实现财富快速增长。

此外,若更关注现金流,可以选择一些早期即可返还现金的年金保险产品。例如,某款产品的缴费完成后,自 40 岁起每年可领取约 1.5 万元直至终身。

相比之下,如果将同样金额一直存放在公积金账户中,不到三十年便会耗尽,而换成年金保险则能随年龄增长持续领取,长期来看更具经济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仅为参考,具体实施时应结合自身情况谨慎判断,尤其是当公积金缴存基数较低或未预留足够贷款额度时,切勿盲目提取。

总结

公积金不仅是住房保障工具,更是潜在的财富增长途径。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理财的核心在于正确放置资金。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管理和运用公积金,请咨询专业规划师获取个性化建议。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