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新规:四大重磅变化及相关福利介绍

14次阅读

共计 17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医保政策出现了重大变革,今年起将迎来四大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与每个人的医保权益息息相关,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共济家人

许多地区的职工医保设有个人账户,每月缴纳的医保费用会有一部分进入该账户,日积月累能积攒不少资金。然而,此前个人账户里的钱只能在看病时使用,无法取出。如今,个人账户的钱可以共济给家人使用了,其使用范围不仅包括支付家人的医药费,还能为亲属缴纳居民医保。家人的范围有所扩大,涵盖了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目前,全国已有 26 个省份开通了此项功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多地。尚未开通的地区预计在今年年底陆续实现,但今年仅限省内共济,即自己和家人需缴纳同一省份的医保,才能使用个人账户的钱为家人共济。跨省使用绝大多数地方目前还无法实现,例如在深圳工作缴纳职工医保,父母在湖南农村交新农合,就不能将个人账户的钱共济给父母。不过国家表示,明年会加快推进跨省共济。具体操作可在当地的医保局公众号上办理,以湖北为例,其他省份的步骤大致相同,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咨询当地社保局。虽然此功能实用,但部分朋友担心医保卡余额共享给家人会影响购买保险。实际上,开通该功能只是共享账户里的钱,并非将自己的医保卡给家人看病或买药,看病时仍使用患者本人的医保,医疗记录也记在患者自身,这种情况不会影响买保险。但如果将自己的医保卡给家人使用,则可能产生影响。除职工医保外,居民医保也有新政策。

居民医保增加等待期

医保与商业保险不同,它没有健康要求且可无限期续保。过去医保资金相对充足时,管控较宽松,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家明确规定,从 2025 年起,若未按时参保或未连续缴纳居民医保,将设置等待期。未按时参保或断保的,有 3 个月等待期,每多断保 1 年,等待期增加 1 个月,连续断交 4 年及以上的,等待期不少于 6 个月。在等待期内生病,医保不予报销,医疗费需全部自理。据湖南医保局介绍,若一人连续 6 年未交居民医保,重新参保后等待期长达 8 个月,计算方式为 3 个月固定等待期加上变动等待期(断缴年份-1)。这意味着重新参保后的 8 个月内无法使用医保,即便通过补交减少等待期,最少也需 6 个月。此外,断保后再参保的,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会降低。相反,连续缴纳居民医保满 4 年的,之后每连续缴纳 1 年,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将最少增加 1000 元。通过这些举措,国家旨在引导大家持续缴纳医保。

灵活就业和失业人员可领生育津贴

近年来,生育意愿持续走低,2023 年新生儿出生人数仅 902 万,创历史新低。为鼓励生育,国家提高了生育待遇。灵活就业人员以及领取失业金的人员,除享受医保待遇外,还能按照职工标准报销生育费用并领取生育津贴。以安徽为例,顺产和剖腹产不仅可分别报销 3000 元、5000 元,还能获得 6730 元生育补助金。此外,生育津贴今后可能直接发放给女职工,避免了一些公司的不规范操作。以往生育津贴通常先发放给员工单位,再由单位发给员工,但不少公司按当地最低工资发放,女员工往往只能无奈接受。目前,该政策仅在少数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始实行,后续将逐步推广。

试管婴儿部分项目可医保报销

过去做试管婴儿费用高昂,一次需几万块且不能报销,多次尝试才能成功,这让许多人想生却不敢生。如今,好消息传来,大部分试管婴儿诊疗项目已能刷医保报销,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均可。截至 10 月 30 日,已有 28 个省份将试管婴儿纳入医保,部分项目价格最高降幅达 60%。例如广东深圳,今年 10 月 1 日后,取卵术、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 8 个辅助生殖项目可刷医保,无起付线,最高报销 90%。纳入医保后能节省不少费用,根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说法,第一代试管婴儿每个治疗周期大约能省 8500 元,第二代能省 1.1 万左右,具体节省金额因当地政策和个人情况而异。另外,新生儿出生后凭出生证明即可马上办理医保,出院时能直接报销医药费,相比之前先落户才能办医保、先垫付医疗费等落户参保后才能报销,方便快捷了许多。在医保基金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出台这些政策,如让灵活就业及失业人员领生育津贴、报销试管婴儿费用、新生儿落地即可办医保,可见为鼓励生育用心良苦。

上述医保政策的变化对大家影响较大,各地实行的时间和方式存在差异,大家可在评论区分享交流。若有其他疑问,可拨打“区号 + 12333”咨询当地社保局。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