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务员一句话险失30万理赔,重疾险理赔经历全记录

14次阅读

共计 161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重疾险理赔的曲折经历

2022 年,我因胸腺瘤做手术后,第一时间联系了买保险时的线下代理人,想要理赔。谁知代理人却告诉我,这种病不符合合同里重疾的定义,根本拿不到赔偿。听他这么说,我以为真没事,也没再多问,理赔申请就这样搁置了。之后我每年还是按时交着重疾险保费。

直到今年九月,我准备给意外险续保,顺便跟深蓝保的规划师聊了聊健康情况,提及了那次患病。规划师耐心地帮我核对了病理报告,转给了核保老师,最终确认我得的是属于恶性肿瘤的 B1 型胸腺瘤,符合重疾理赔条件。

听到这个结果,我才猛然想起两年前代理人说的不算数,赶紧告诉了规划师。规划师鼓励我立刻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还说最近他们刚处理过类似案例,赔付没问题。虽然犹豫时间过了两年多,怕保险公司拒赔,但她说没事,可以试试,而且她会全程帮忙。

遵照规划师指引,我不再通过之前的线下代理,而是直接进入保险公司官网自己申请。不到五天,30 万赔款和过去两年续交的保费一起到账。那一刻,我特别激动,虽然经历了病痛,却因遇到专业的规划师和合理的保险配置而感到幸运。

从保险小白到家庭保险专家

2014 年,我刚三十出头,女儿刚出生。一位做保险的朋友推荐我给女儿买了储蓄险和重疾险。当时对保险一窍不通,交了好几年费,没搞明白这两份保险值不值。

转机在 2018 年,我在知乎偶然看到了深蓝保的文章。它用表格详细介绍各种保险的保障、免责、优缺点,让我这种门外汉也能弄清楚保险到底是什么,怎样买才合适。同时,文中提到的“四大险种搭配”、“先保障大人再保障孩子”等理念,深深触动了我。我开始认真学习这些内容,三个月内把相关文章一字不落读完。

学习后,我成了家里的保险达人,知道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发现给女儿买的重疾险性价比太低,5000 多年保费,却只有 20 万保额,还绑了许多附加险。后来果断退保,给女儿买了 50 万保额、交费少、保障至 70 岁的重疾险,搭配 30 万终身重疾险和百万医疗、意外险。保费没增,保障却大幅提升,保障更长久。

不仅如此,我还给自己和老公配齐了四大险种,给爸妈买了百万医疗和意外险。爸妈是农村老家人,过去没医保,最怕他们生病无力支付。如今医保覆盖了部分费用,还有百万医疗险补充,大病了产生的自费药费压力缓解不少,心里踏实多了。

家里买的大部分保险都是根据深蓝保推荐选择的,很多产品不是直接在平台买,比如家庭的百万医疗险,是买的“好医保”系列,也是深蓝保持续推荐的产品。唯独我自己线下买的重疾险性价比一般,但我当时觉得自己懂保险,于是就自己解决理赔事宜。

没想到,正是因为依赖这个代理人,理赔被耽误了两年多。相比之下,线上买的保险理赔体验极好,效率高,理赔顺畅。

亲身感受线上理赔的优势

当初我胸腺瘤住院花了 6 万多,医保报销后还需自费近 5 万。同时间,线下买的重疾险没赔钱,但我线上买的百万医疗险理赔很顺利。扣除 1 万元免赔额,住院治疗前后包括门诊检查复查的费用都报销了,自己花费少。

今年国庆查出乳腺纤维瘤需要做微创手术,医保报销了大部分,自费两千多,也通过线上百万医疗险报销了。

我爸之前肺炎住院,他一直担心费用问题,幸好我给他提前买了百万医疗险,这笔费用都被保险报销了。他看到理赔到账后也松了口气。

多次理赔让我深刻感受到,符合合同约定事项的理赔非常及时,申请几天内钱就到账,线上理赔真的方便快捷,让人很安心。

总结和感悟

今年追回的 30 万重疾赔款,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惊喜”。准备先存银行,但利率太低,投资渠道少。后来了解了增额终身寿险,相对于存款收益更好且安全,就通过深蓝保平台买了这款产品。

如今生活和工作都恢复正常,身边朋友同事知道了我的保险经历,遇到问题都会来问我,我也会推荐深蓝保。自己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保险的价值,也让我非常感谢专业的规划师和靠谱的保险方案。

分享这段经历,是想提醒大家一定要配齐保险保障,尤其遇到专业、诚信的业务员,能避免很多麻烦,保障自己的利益。希望每位读完这个故事的朋友和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