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妈咪保贝新生版,保障如何?
在保险市场上,常有新产品涌现,吸引大家关注。妈咪保贝新生版是今年推出的,性价比表现相当抢眼,一直以来都在儿童重疾险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保障内容。
这款产品的两个主要特点包括:
全面的少儿特疾保障 :针对 20 种常见少儿重大疾病,提供额外赔付 100% 保额的保障。像是白血病等儿童高发疾病,如果选择 50 万保额,就能获得 100 万的赔付。而且没有年龄限制,只要在保障期内就能享受额外赔付。
忠诚客户权益 :购买了 20 年、25 年或 30 年版本的顾客,如果在保障期内没有理赔,到期后可以免健康告知和免等待期,直接投保指定产品。
总体来说,妈咪保贝新生版的保障相当不错,即便没有附加任何可选保障,依然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保障。不过,今年七月初的时候,这款产品的缴费期限有所调整,无论选择短期还是长期交费,最长缴费时间都变得更短,这意味着每年需要缴纳的费用增加了,这对于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可能不那么友好。
那么,调整前后的保费差异如何呢?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数据。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调整后每年要多缴几百元。一般建议大家选择长缴费期限,这样保费压力相对较小,杠杆更高,获得豁免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如同在新定义重疾险问世的初期,妈咪保贝新生版都是性价比的代表。如今市面上已经涌现出更多优质产品,那么已经购买这款产品的家长就真的“吃亏”了吗?我们将在文章的最后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儿童重疾险对比,哪个更值得选择?
妈咪保贝新生版还可以附加重疾 2 次赔的保障,为了更加全面地对比,我们挑选了几款市场上表现优异的重疾险产品,来比较它的基础版本和附加重疾 2 次赔后的版本。
我们直接给出结论:
预算有限的家庭 :可以选择保 30 年、多次赔付的惠宝保,性价比非常高,比如如果为 0 岁小孩购买,保单前 10 年首次得重疾可额外赔付 50%,25 岁前得指定少儿特疾还能再赔 120%,在短期内保障相当充足。
预算充足的家庭 :可以考虑保终身的大黄蜂 5 号,这款产品自带重疾额外赔付以及少儿特疾额外赔付,在保单前 30 年能额外赔 150%。如果希望保障更全面,还可以附加一份重疾多次赔保障,最多赔付 4 次,终身保费也相对实惠。
结合上面的比较来看,妈咪保贝新生版在 30 年保单中和以上几款优秀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不大,但如果是 70 岁及终身保障,就显得优势不明显了。以上提到的产品都是经过认真挑选而来,如果你还没有为孩子投保重疾险,可以参考这些推荐。不过,如果之前已经购买了妈咪保贝新生版,也不必急于退保,接下来的案例分析能够更直观地帮助你理解。
新产品是否一定要退保?
这其实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如果你之前投保的产品性价比很低,可以考虑退保再重新购买。
其次,如果原有产品性价比还不错,只是保障额度不够,没必要退保,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份保险。
需要注意的是,投保前几年的现金价值通常较低,若退保肯定会有所损失。如果在这段时间你的健康状况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新产品的投保资格。
也有朋友会问,既然新产品越来越好,妈咪保贝究竟值得换吗?接下来,我们用一个例子来分析。
例如,今年 3 月,蓝女士为 3 岁的孩子购买了 30 万保额、保 30 年的妈咪保贝新生版,每年保费 372 元。看到新推出的大黄蜂 5 号后,她开始犹豫是否需要更换。
保障分析
同样选择 30 万保额,我们对比一下大黄蜂 5 号和妈咪保贝新生版之间的差异:
大黄蜂 5 号自带前 10 年赔付额外 50% 保障,这意味着购买 30 万保额的情况下,前 10 年能够赔付到 45 万。为了更科学地对比两款产品,我们在蓝女士的保单上加了一份 15 万的纯重疾保险,这样就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两款产品在保障相同情况下的保费差距。
可以看到,妈咪保贝新生版加上一份健康福后,两种方案的总保费仅差 883.5 元,每年大约多了四十多元,相当于两杯奶茶,整体差距不大,因此我们不建议退保。
但蓝女士的保单仅保障 30 年,并且保额未达 50 万,作为孩子的长期保障配置来说,无论是额度还是保障期限的确显得不足。
因此,如果她想增强孩子的保障,该如何操作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比较好的加保方案。
加保方案
蓝女士的原保单是 30 万保额、保 30 年。如果预算充足,建议将保额提升至 50 万以上,保障时间也选择保终身。因此,我们可以再为她增加一份 30 万、保终身的超级保宝,并附加 60 岁前外赔保障。
经过这种方案调整,两份保单加起来的重疾保额将达到 60 万,超级保宝在 60 岁前首次得重疾还能额外赔 80%,这意味着 60 岁前患上重疾可以赔到 84 万,而成年后的保障也相当充分。
加保后的每年总保费为 1890 元,依然相当划算。
总结
保险产品的更新迭代是自然的现象,哪怕是现在最好的产品,未来也可能被更优质的替代。然而,购买保险的本质在于为生活提供保障,若是过度纠结于选择和比较,反而得不偿失。
我们应将保险配置看作一个持续的过程,哪怕后续保障过时,也能适时补充。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起码我们需要有把伞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