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7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时间过得真快,余额宝已经诞生 10 年了。10 周年那天,官方公布余额宝累计为用户赚取了 3867 亿元,折合每天超过 1 亿元的收益,数字看起来相当惊人。
但同时,也无法忽视它的收益率明显下滑,从高峰期的 6.8% 一路跌到了现在的 2% 左右,简直可以说是腰斩。尽管如此,余额宝依然以其稳健的表现赢得了不少用户的信赖。即使在市场波动和同类产品出现负收益的年份,余额宝一直保持正收益,抗风险能力不容小觑。
因此,很多人依然将余额宝作为日常理财的重要工具,一有闲钱就往里投。但余额宝的利率未来还有上涨的空间吗?市面上有没有更灵活、更划算的存钱方案?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
余额宝利率为何一路走低?
余额宝于 2013 年诞生,当时被称为国内首只互联网基金。彼时,大众对理财的概念还不算普及,传统银行理财基本只面向大额资金客户。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把钱存银行活期或定期是唯一的选择。
余额宝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最低一元起投,随存随取,而且收益率高达 6%,比同期银行利率高出许多。拿 100 万计算,年收益就有 6 万,相当于每月多了五千元收入,足够不少人生活使用。此外,余额宝当天计息的设计极大满足了用户的即时回报心理,迅速引发全民理财热潮。
然而,好景不长,余额宝的收益率从 2014 年达到 6.8% 的峰值后,开始明显下降,目前在 2% 左右徘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余额宝持仓资产的收益随着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而降低。
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资金主要配置在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如银行存款、国债及债券等,这些产品的收益率紧跟市场利率变动。
从国债和银行定存的利率数据可见,十年前三年期国债和银行定存利率还在 4% 至 5% 之间,而如今已经跌至约 2% 甚至更低。
由此,固收类理财产品自然受到整体利率环境的影响,收益率持续走低。虽然这让很多投资人感到心痛,但这是大势所趋。
利率下行会持续多久?未来可期吗?
利率的变动受到经济状况、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从本质上看,利率调整是调节经济的工具。
近期,疫情影响、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及金融市场风险事件,导致消费疲软。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央行调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低房贷利率以鼓励购房。
贷款利率下降直接压缩银行贷款收益,银行便调整降低存款利率以维持利润,进而导致理财类产品利率下降。
此外,低利率环境促使资金流向股票、基金等市场,对于资本市场形成支持,进而助推经济复苏。
虽然国外近期出现多起加息以对抗通胀,但我国当前依然处于经济复苏阶段,通胀压力不足,因此大概率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维持低利率甚至可能进入负利率阶段。
这意味着,普通人应抓住现有收益机会,同时做到资产多样化,分散风险。合理安排短期和长期投资,兼顾流动性与收益性。
余额宝之外,理财还有哪些更优选择?
相比十年前余额宝一枝独秀的局面,如今理财产品丰富多样。花点时间搜罗,可能找到收益更高、风险依然可控的产品。
短期储蓄选择
市场上类似余额宝的活期理财产品不少,如微信零钱通、各银行的活期货币基金(招行的朝朝宝等),安全性较强,灵活取用。
不过,这类产品年化收益一般在 1.5%-2% 左右不等。对此,可以尝试以下两类产品:
- 同业存单基金 :一般有 7 天封闭期,年化收益率大约在 2.5% 左右,比余额宝稍高。适合持有短期资金,收益虽有波动但风险较低。
- 结构性存款 :保本且收益设有多个档位,期限灵活(从 7 天到一年不等),利率通常高于同业存单基金,部分产品 90 天期限利率可达 2.4% 以上。门槛一般在 1 万元左右,适合一笔较大金额的短期配置。
对于日常小额或应急资金,可以继续选择余额宝等活期产品保持灵活性;而对几万元以上有明确短期需求的资金,可以考虑同业存单基金或结构性存款以获取更有竞争力的收益。
中长期储蓄选择
对于三五年及更长时间的资金,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仍是首选,安全稳定。但利率下滑带来的吸引力降低,也产生了新的需求。
于是, 储蓄型保险产品 (如万能险、增额寿险)成为了不少投资者的新宠。这类产品能锁定一定的利率,长期复利增长效果显著,是对抗利率下行的利器。
比如一款曾经热门的万能险“金多多”,保底利率 3%,实际结算利率高达 5%,在连续数年内按月复利增长,资金不退保则可长期增值。
尽管前几年这类收益率较高的存款产品不少,当时有人觉得储蓄险时间较长不够灵活,现在的市场环境反而让这些锁定收益的产品显得更有吸引力。
同样,增额寿险也表现出良好复利特性,长期复利收益率接近 3.5%,单利折算超过 6%,是一笔可以灵活增值与部分取现的小财富工具。虽然需要 4 - 7 年时间才能体现出现金价值的优势,且中途取出可能会有损失,但从长期看非常划算。
随着利率持续走低,固收类产品可能最后连 2%、甚至 1% 的收益都很难达到,而储蓄险产品则能够稳稳锁住较高利率,优势愈发明显。
总结
理财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精打细算和科学配置。短期内,选择安全且灵活的产品,挖掘稍高的收益;长期则应关注固收类和储蓄险,借助复利优势实现资产稳健升值。
资产布局合理,长短搭配,方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当然,购买储蓄险等复杂产品前要充分了解产品条款,切忌盲目跟风。
理财路上,保持理性、不断学习才是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