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勤勤恳恳交了 20 年社保,退休后每月却只能领到 800 块养老金?最近就有这样一个真实例子。湖北的赵阿姨,1995 年开始在企业上班,2009 年离职,50 岁正式退休。在此之前,她总共缴纳了 20 年社保,本以为每月养老金怎么也能有两三千,结果退休第一个月到手才 877.49 块,这让她大感意外。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感到疑惑:为何养老金会如此之低呢?实际上,养老金低存在诸多原因,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退休年龄相关
退休时间越早,所能领到的养老金数额就越少。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公式,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计发月数的概念。退休时间越早,计发月数就越多;而退休越晚,计发月数则越少。比如 50 岁退休,计发月数是 195 个月;60 岁退休,计发月数就是 139 个月。同样是缴纳 20 年社保,每年缴纳相同的金额,总的缴纳金额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平摊计算,50 岁退休要比 60 岁退休少领不少钱。
二、和缴费档次有关
赵阿姨之前在单位工作时,单位一直按照最低档次为其缴纳社保。后来她离职后,自己继续缴纳灵活就业社保,同样也是按照最低档次来交。依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多交多得”的原则,如果养老保险始终按照这样较低的档次缴费,那么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自然也会比较低。
三、与工龄有关,这一点很多人未曾留意
1995 年时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刚刚建立,在此之前有过工作经历的,需要进行工龄认定,进而可以领取一笔过渡性养老金。这笔养老金的数额是根据视同工龄年限的长短来确定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赵阿姨,她只有半年的认定时间,相较于那些工龄时间长的人,领取的养老金自然就少。而且,在 2008 年以前,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大家一个月工资可能也就几百元。即便那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赵阿姨大部分的养老金缴纳都是在那个时期,所以她最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也不会很高。当然,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年轻一代无需过度担忧。
不过,如果担心自己将来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较低,可以考虑延长缴费年限。若是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保,缴费档次可以适当提高一些,如此一来,将来领取的养老金也会相应增多。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配置商业养老金,这样老年生活能多一份保障。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社保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之前对这方面有过详细的分析。要是没时间查看,也可以通过相关方式预约一位专业人士,让其帮忙详细介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