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1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购买百万医疗险时,大家通常会优先选择保证续保的产品,因为这样保障更稳定。然而,通过平时的留言我们发现,很多朋友在这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产品宣传能续保到 105 岁”就算保证续保;“续保没有等待期”也算保证续保;觉得保险公司不倒就不用担心续保问题;甚至将保证续保等同于 100% 续保等等。在这些误区的影响下,不少人可能买错了产品,导致被拒保后有苦难言,甚至认为“保证续保”是骗人的。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才是“保证续保”,以及如何判断产品的续保条件。
你买的百万医疗险,真能保证续保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2018 年,扈某购买了一款宣传可续保至 80 岁的 1 年期百万医疗险,产品条款明确提到停售不可再续保,但扈某却忽略了这一点。2021 年,该产品因行业政策调整而停售,次年扈某再度续保时被拒保。扈某不认可,与保险公司从 2022 年一审打到 2023 年二审,最终都败诉了。在这个案例中,扈某的观点就属于常见的误区,即认为“宣传能续保到 80 岁就代表保证续保到 80 岁”,但实际上产品条款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规定。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保证续保”呢?原银保监会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提到,在保证期限内,可以一直续保,无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是否理赔过,还是产品停售,都不影响续保。目前,百万医疗险的保证续保都有期限,最长为 20 年。所以,只要合同里写明了“保证续保”,那就属于这类产品;如果合同中没有写明,只是保险公司业务员口头承诺或宣传,那都不算。
了解了这一点,一些常见的误区也就清楚了。首先,一年期产品不存在保证续保。政策规定一年期产品不可保证续保,且合同中会说明每年投保都需要重新审核。虽然有些保险公司的产品比较稳定,但这并不代表它能保证一直续保下去。其次,保证续保并不等于 100% 能续保。即便买到了保证续保的产品,在特定情况下,比如交费不及时、赔付达到限额等,都可能需要重新投保。此外,在第三方平台购买产品自动续费,一年期产品或长期产品过了保证续保期,自动续费前保险公司都会审核,审核不通过也会被拒保。
总的来说,产品是否“保证续保”,关键看它的条款中有无说明。如果没有说明,一律不算。另外,还要注意保证期间的续保时间,比如有些产品要求到期前 30 天提交续保申请,超过这个时间就只能按重新投保来审核了。
保证续保期结束前,你该做什么?
百万医疗险的更迭速度很快,很多老产品每年都会升级。所以,在保证续保期结束前,我们要提前确认产品情况。一是看产品有无停售,二是看产品有没有变化,比如保障内容。另外,可以再和市场上的优秀产品做个对比,从而决定是续保还是更换产品。
如果想续保,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产品未停售的续保规则。目前,产品的续保规则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按首次投保处理,即要审核健康、理赔情况,这也是大部分产品的规则。少部分产品则是“不因健康变化或理赔情况拒保”,这种续保规则门槛相对较低,比较友好。同样,我们还要关注产品在什么情况下不接受续保,比如可能有年龄、职业限制或产品停售等。以年龄问题为例,老王 65 岁时购买了保证续保 20 年的产品,也就是到 84 岁。此时,如果已经超过 80 岁,即使产品没停售也不能再续保了。而如果产品停售,就得关注停售后的规则。二是产品停售后的续保规则。我们搜集对比了一下,大致分为 3 类。大家要及时确定好自己所购产品属于哪种情况,避免续保出现问题。
如果要更换产品,因为长期百万医疗险都有 90 天或 180 天的等待期,建议大家至少提前半年去确认,以免出现保障空窗期。
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哪些产品值得选?
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众多,保证续保的产品也不少。我们筛选了 5 款比较优秀的产品。如果身体比较健康,可以优先选择蓝医保或长相安,它们都能保证续保 20 年,保障也很全面。两款产品在健康告知和免责内容上有一定差异,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身体有较多异常,可以考虑好医保长期医疗险(20 年版)或医享无忧(惠享版)。前者不问及 1 年内的检查异常,后者高血压、肺结节患者也有机会购买。要是想买无免赔额的产品,也可以选择好医保 6 年版(0 免赔),6 年 1 万以内累计最高能报销 30%。
百万医疗险的健康告不同,在保障上也会有一些细节差异。如果担心买到不合适的产品,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有专人讲解产品,协助购买。
整体来看,保证续保时间最长的是长相安、蓝医保和好医保(20 年版),可以保证续保 20 年。而两款好医保产品的续保规则更为宽松,其中好医保 6 年版(0 免赔)在未停售情况下,满期续保无需健康告知。不过,不建议大家以满期续保条件为主要标准来选择产品,关键还是要看保证续保的时间、保障好不好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写在最后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如今百万医疗险市场竞争激烈,每年都有新产品上线。所以,我们不一定要等保证期限快结束时,才去考虑是否续保或更换产品。平时我们也可以多保持关注,发现更好的产品,如果健康情况、预算等满足要求,也可以考虑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