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23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保险领域,隔代投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期,一位 56 岁的人士想通过保险给孙子留钱,引发了对隔代投保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隔代投保?原来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在买保险时,会觉得不过是在保单上签字而已,都是一家人谁签都一样,这种想法实在是把买保险想得过于简单了。新闻上就有不少关于老人疼爱孙辈为其买保险却“被判无效”的前车之鉴。实际上,投保人能为谁买保险在《保险法》中有明确规定,投保人只能给自己、配偶、子女、父母,或者有抚养赡养关系的其他家庭成员,以及有劳动关系的员工买保险。这里的“抚养赡养关系”在《民法典》中解释为,只有父母已经去世,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才会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构成抚养赡养关系。也就是说,在孩子父母健在且有能力抚养的情况下,老人不能直接为孙辈投保,否则保单属于无效保单,交的保费会被退回。此外,《保险法》第三十三、三十四条也有相关规定,不满 8 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若要为他们投保有身故保障的保险,投保人只能是父母;孩子年龄在 8 – 17 周岁,老人想给孩子投保有身故保障的保险,必须经过孩子本人及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授权书,否则合同无效。法律设置这些限制,看似冰冷,实则是为了防范道德人伦风险,保护孩子利益。那么,若老人确实想用保险给孙辈留钱,该如何做呢?
二、想通过保单给孙辈留钱,应该怎样做?
只要合理设置好投保人、被保人和受益人,老人就能用保单实现隔代传承,年金险、增额终身寿这类储蓄险是很好的保险工具。首先要分清保险的三个“关键人物”:投保人是为保单付钱的人,拥有保单的支配权,比如退保、减保、指定受益人等;被保人享有身故保障,身故后保险公司会赔钱;身故受益人是当被保人身故,保险公司会把钱赔给的对象。搞清楚三者定义后,再来看看实现隔代投保的方法。方法一:老人做投保人,儿女做被保人,孙辈做受益人。保单是老人的个人资产,老人享有对保单的掌控权,若儿女不幸身故,保险赔的钱能直接给到孙辈。同时,若老人和儿女签了保单赠与协议,那这份保单就属于儿女的个人资产,不会和夫妻共同财产混淆,万一儿女日后婚姻发生变化,也不用担心被分走。但这种方法有个弊端,如果老人先于子女去世,那保单就会成为老人的遗产,可能会被其他继承人退保分割,孙辈以后也领不到钱。想避免这种情况,最好在投保时就设立第二投保人,如果产品不支持,那就只能申请变更投保人,手续通常比较复杂。方法二:选支持隔代投保的产品。市面上有一些产品支持老人给孙辈投保,比如教育年金、养老年金。教育年金是专门给孩子买的教育资金,现在投钱进去,等孩子到了读大学的年纪,每年都能收到一笔钱,可以补贴孩子读书深造的花费。这类产品更适合年纪还小的小朋友;若孩子已经十五六岁了,那买了后收益就不会很高,可能不太划算。而养老年金的时间跨度更长,得等到孩子五六十岁的年纪才能领钱。不过,有些支持隔代投保的产品,对孙子女的年龄会有要求,若不能满足就买不了。除了上面说的两种方法之外,也可以考虑让老人自己做投被保人、孙辈做受益人。但考虑到放进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里的钱,时间越长,收益才会越高,这种做法必然会损失一定收益,实为下策。当然,还有一种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将钱转给孩子父母,让父母投保。但若是父母不同意给孩子买保险,或者想将这笔钱挪作他用,也会和老人本身意愿相悖。综合考虑下来,老人想用保险的形式给孙辈留一些钱,选前面两种方法是比较稳妥的,特别是第二种,易理解、好操作。然而,目前市面上支持隔代投保的产品比较少;如果实在找不到心仪的产品,可以选择第一种方法,通过合理设置投被保人和受益人来实现目的。
三、这样投保,实现隔代投保利益最大化
开头提到的那位 56 岁读者,希望给 1 岁的孙子留下 80 万。如果他选择第一种方法,就是自己做投保人、30 岁的儿子做被保人,孙子做受益人。由于储蓄险能锁定长期收益,同时兼顾养老、隔代传承、隔离资产的功能,那要怎么做,才能让保单同时兼顾到三代人的需求,实现隔代投保的利益最大化呢?有个思路是将 80 万拆成两部分,分别投入增额终身寿和养老年金。①40 万趸交增额寿。老人在儿子 30 岁时趸交 40 万,这笔钱在账户里会一直增值;同时,保单所有权掌握在老人手中,他可以自由决定减保、退保。比如,当老人 65 岁退休时,想从中取一笔钱补贴养老生活,那他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减保,领取部分现金价值,剩下的钱还会继续在账户里增值。未来等孙子上大学,老人同样可以通过减保或退保的形式,取钱补贴孙子的教育支出。②40 万趸交养老年金。老人为儿子投保 40 万的养老年金,等儿子到了约定的退休年龄,每年就能领到一笔钱。到时候,这笔钱不管是补贴儿子的养老生活,还是用来扶持孙子的事业、小家庭,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儿子百年以后,保险公司还会将身故保险金赔给孙子。通过①+②的组合,既能满足老人和儿子的退休需求,也能实现老人给孙子深造、成家立业添砖加瓦的心愿,可谓一举三得。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路参考。两种产品的投钱比例、或者只买其中一种,都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做调整。
四、写在最后
在网上,曾看到一位朋友发过这样的帖子:爷爷去世多年后,自己突然收到了保险公司打的“婚嫁金”。原来,这是爷爷在她小时候专门为她买的保险,希望孙女成家时,能收到爷爷给的礼金。这笔钱就像一记回旋镖,辗转了几十年的光阴,即便老人已经故去,也依然让她再次感受到来自爷爷的爱,就像爷爷还在身边一样。这,就是保险的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