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18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随着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的 DRG 付费制度 逐渐普及,公众对医疗险的关心也在不断增加。有不少声音认为,实施 DRG 后,百万医疗险 可能会变得“鸡肋”,难以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我们从住院、门诊和外购药三个方面来详细剖析,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大家应对未来的医疗险变化。
一、住院保障影响不大
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DRG。它其实就是将不同疾病的治疗费用打包,设定一个“打包价”。如果实际花费多,医院自己承担;花费少,医院有盈利空间。根据医保局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全国超过九成的统筹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推行,并计划到 2025 年底实现全覆盖。DRG 的目标主要是控制医保支出,减少过度医疗,帮助我们节省医疗费。
比如,一项调研涉及浙江一所肿瘤专科医院,从 2020 年到 2022 年,统计了 37 万多个 DRG 付费病例,结果表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从 3.92 天缩短到 3.65 天,住院平均费用下降到 1.45 万元左右,而患者自费比例并没有明显上升。这说明,DRG 改革并没有大幅削减医保报销额度,也不会直接影响到百万医疗险的赔付比例。
一个真实的理赔案例可以说明问题:2022 年底,一名患者住院 7 天,总花费为 7076 元,医保报销 2540 元,而医疗保险公司全额报销剩余的 4536 元。由此可见,即便实行 DRG,百万医疗险仍能正常发挥作用,没有出现赔付大幅缩水的情况。
然而,任何制度都难免存在一些副作用。医改带来的一些挑战,比如诊疗不足,现在在部分试点地区已经出现了:患者被迫减少用药或断药,导致医疗资源配置出现偏差。例如,一些罕见病例的患者反映,DRG 实施后,医生可能会刻意控制用药,甚至避免高成本治疗。而国际上的研究也显示,采用 DRG 的国家,医疗资源的使用明显减少,趋势越来越明显。当设备、药物和会诊等使用受到限制时,医疗质量或许会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门诊保障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百万医疗险主要聚焦于住院保障。鉴于 DRG 只影响住院部分,门诊就诊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出于节省花费的考虑,患者可能会选择尽可能避免住院,把一些检查和治疗挪到门诊或日间手术中。例如,美国在 1980 年推行 DRG 后,门诊收入的比例从 13% 提升到 30%。
国内的相关研究也显示,类似的情况正在发生:某肿瘤专科医院的门诊收入占比在三年内增加了 8.7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门诊费用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个人医疗支出也会相应增加。
对百万医疗险而言,其覆盖的门诊补偿非常有限,只包括住院前后的特殊门诊、门诊手术等部分付款,普通门急诊的日常开销则无法报销。如果在住院期间发生门诊费用,比如核磁或 B 超,如果合同条款没有明确覆盖,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拒赔,给理赔带来困扰。hd
三、外购药的保障空间
随着药品集采的普及,药价整体下降,但有些昂贵的进口药依然难以替代。例如,知名心脏支架价格从 1.3 万降至 7000 多元,但某些特殊药物如进口抗生素,使用效果可能会因为生产工艺差异存在差异,一些患者为了安全,愿意花更多钱购买进口药,甚至通过其他渠道获取。
在医院方面,医生在开药时的限制逐渐加强,尤其是在 DRG 推行后,受控于医保控费压力,很多药品不得不开到特需部或外部药店购买。比如,曾有患者为了昂贵的药物,用数十万元的药费全部自费。这样一来,想用到一些高端药物或进口药,可能只能通过特需部或自费渠道实现,而普通医保的保障范围有限,主要覆盖肿瘤药品,其他药品得不到保障。
四、医保和医疗险的未来升级方向
其实,当前的变化算是医改的“副作用”。医保的目标在于让这笔“救命钱”更长久、用得更科学。未来,为了改善实际体验,医保和医疗险都可能进行“升级”。荒可能的方向包括:增强门急诊保障范围,将住院前后的门诊费用也纳入保障体系;扩大外购药保障范围,涵盖更多药品和耗材,甚至放开药品限制;引入更多增值服务,比如转诊、康复和护理服务,以应对医院的控费和缩短住院时间的问题。
例如,某些医疗险产品已在 2023 年版本中加入一般门诊的保障,虽然设有免赔额,但随着未来门诊项目的增加,这一保障会变得更有实用价值。同时,外购药保障也会不断扩展,价格可能会上升。精算师预测,无社保版本的百万医疗险价格可能会随之上调。
如果你不想等待产品升级,也可以考虑提前“升级”自己现有的保障方案。比如,选择支持特需部报销的医疗险,基本不受 DRG 的影响,药品和治疗方式也更加丰富。例如,尊享 e 生 2024 可以选择附加特需医疗,每年只需多花 90 元,就能在重疾住院时获得 VIP 或国际部的全额报销,绕过普通部的限制;又如,类似 MSH 欣享人生 2023 这类中高端产品,不仅提供更高的保额,还能覆盖私立医院和特需部的治疗,报销范围更广,免赔额较低,确保获得更优质的医疗体验。
五、总结思考
医保资金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保障。DRG 制度的推出,虽带来一些阵痛,但其核心目的是让医保资金用得更科学、更稳定。不可避免的,医改会让某些患者的治疗路径变得更复杂,但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和质量。作为普通参保者,我们需要理解医改的背景,合理安排自己的保障策略,将医保和商业医疗险相结合,打造更全面、实用的保障体系。未来,预先做一些升级,比如选择高端医疗险或结合特需服务,也许能帮你更好地应对医改带来的变化,确保在关键时刻,依然能得到优质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