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9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有朋友问:买重疾险每年要花几千块,假如没生病这不是白花钱吗?听起来确实有点心疼,毕竟一年花出的金额也不少。
有些人为了省心,选择了返还险,希望能在未来拿到钱。可是,市场上的返还险可不是都靠谱,许多暗藏的陷阱让人踩了雷。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让你放弃重疾险,而是给那些喜欢返还险的朋友一些省钱的建议,帮助你避免坑爹的选择。如果你担心买了保险却没用,或者想买返还险却害怕踩坑,这里有一些启发的想法!
返还险到底为什么会亏?
在讨论新模式之前,先让我们了解返还险的运作原理,这样能更清楚为什么有些产品看似不错,实际上却可能让人亏。
返还险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迎合了人们的心理。例如,某款少儿重疾险,如果在 70 岁之前生了病,可以赔 50 万;如果一直没生病,到 70 岁时也能返还 50 万。看上去这不是很美好吗?
但换个角度想,保险公司不是做慈善的,他们怎么赚钱呢?其实现实是,返还险通常都很贵,以某款产品为例,0 岁男孩交费 8350 元一年,20 年累计花费 16.7 万元,而其他优秀产品的类似保障,相似的保障只需要 1900 元 / 年,20 年下来不超过 4 万元。
买了返还险后,面临两种情况:
- 如果生病:赔 50 万,但到期不再返还,这样算下来等于我们多花了 13 万,却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保障。
- 如果没生病:到 70 岁能领取 50 万,但实际收益率只有 1.8% 左右,和放银行或者买国债的收益相差不远。
无论哪种情况,保险公司几乎没亏反而还赚了,这使得返还险“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实际上变成了“多花钱、收益低”的困境,你说这让人气不气呢?
那么如果喜欢返还险,又不想被坑,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借鉴保险公司的策略,提炼精华,避免糟粕,实现更早的返还,甚至获取更多收益!
自己动手,让返还更简单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返还险可以看作是一种金融游戏,保险公司收取额外费用后投资,然后几十年后再把收益返给我们。所以,它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让我们替它投资。
假设还是那位 0 岁男孩的重疾险,每年花费 8350 元,70 岁前不生病能返还 50 万元。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另一种方式分配这笔钱:
- 保障部分:选择购买一份消费型重疾险,类似的保障只需 1900 元 / 年。
- 生钱部分:将剩下的 6450 元用于投资,比如银行储蓄、国债、储蓄险或基金定投等。
那么,为了能比交给保险公司更划算,投资的收益率需要达到多少呢?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投资收益能够达到 2.2%,就能够获得和保险公司差不多的效果。如果我们投资能力更强,达到 3.5% 时,就能比保险公司提前 21 年拿到 50 万,或在 70 岁时多拿 55.4 万。简单来说,要么提前几十年,要么多拿几十万,你说这划不划算?
不过这里所说的收益率都是复利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坚持几年的利滚利才能实现这样的收益,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日常的理财其实也就是存款、国债、股票基金和房地产等。但这些投资是否能够维持几十年的稳定增值呢?
想一想,像股票、基金、房地产等,虽然预期收益高,但风险也大,盈利时简单赚 10%,但亏损时也可能发生严重损失,难以保证持续增值。至于存款和国债,虽然安全性高,但利率却很低,仍在徘徊在 2% 左右,未来还可能进一步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想要实现更好的返还效果,应该还有其他方法。
案例展示,这样搭配真的香
其实,理财工具有很多,但如果想稳健收益,储蓄险可能就是为数不多的选择,因为它有以下这些特点:
- 锁定终身:储蓄险的收益最长可以锁定一辈子,远超超长期国债,是长期理财少有的工具。
- 收益明确:其收益在合同中明示,未来每年能够获得多少在购买时就能确认,无需担心未来的利率下行,也不需要操心买卖时机,耐心持有就能赚取收益。
那么,它们的收益具体有多高?假如把每年节省下来的 6450 元存入储蓄险,并持续投入 20 年,会有什么效果呢?根据计算可以看出,储蓄险能在 70 岁时实现更早拿到 50 万,甚至多拿 26 万!
这些收益都是明确且不变的,购买前就能够提前知晓,后期无需操心利率下行的风险。不仅如此,还能避免返还险的种种限制,给予我们更大的灵活性。
比如,生病后还可以继续“返还”,大多数的返还险生病后就会失去领取资格,但通过分开购买保障和储蓄,我们无论生病赔款如何,依然可以领取存在储蓄险中的资金。此外,想用钱也更方便,储蓄险保单在经历 5 -10 年的累积期后,可随时减保或退保,无需等到 70 岁。
总之,如果你喜欢返还险的感觉,但却想要更多的收益,这种自行搭配的方式可能更适合你。毕竟,资金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省下每一分都是对我们未来的投资。
总结
重疾险的流行与其符合人性有关,也与保险行业的信息差密切相关。不了解返还险真实情况的人,往往容易被其表面光鲜吸引。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了解保险的真相,并在选择中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坑,帮助你更聪明地配置保险。如果你对这样的搭配方案感兴趣,还想了解更多,不妨深入交流一下,获取不同的视角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