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这些药物与百万医疗险的关系?

12次阅读

共计 169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前不久,一位同事陪着骨折的妈妈去看病,他们对医生说:“能否尽量使用优质药物和进口钢板?费用不是问题,我们有保险。”然而,医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拥有保险的患者在想要使用好药时,似乎越来越困难。

首先,药物的开支在中国医疗支出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根据 2019 年北京大学教授刘国恩的研究,平均而言,中国的患者有 30% 到 40% 的医疗开支都用于药品支出,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也算得上较高。尤其是对癌症患者来说,每月的靶向药物费用通常在几千到上万不等,并且需要长期服用,这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让很多人以为医保谈判后,好药就能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其实,不少药品在医院中悄然消失,患者想要获取这些药物,不得不选择自费前往更大的药店购买。近期,这一局面开始有所好转,一些地方推出医保“双通道”政策,允许患者在医院无法购买到的集采药品时,前往指定药店按医保政策报销,这为患者们带来了些许希望。然而,集采药物往往效果有限,如何获取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进口药和原研药,依然是一个难题。

比如,某位同事上个月做了眼部手术,医生建议她使用一种价格在 60 元左右的进口滴眼液,结果医院里却没有库存,只能去外面的药店购买。虽然 60 元看似不算多,但这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医院连这些中低价药物都不再进货,那么几千几万的好药想买到就更难了。而随着医保对费用的严格控制,外购药的现象可能会愈演愈烈。

那么,手里的百万医疗险能否报销这些外购药呢?

2022 年,一位肺癌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两种靶向药物,分别是吡咯替尼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然而,这两种药物都因为种种原因遭到百万医疗险的拒赔。

首先,吡咯替尼虽然在外购药清单上,但因为药监局的规定仅适用于乳腺癌,因此保险公司依照条款拒绝了赔偿。医生解释,患者的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这个药物进行治疗,但纸面规定却限制了其适应性。经过协商,最终患者换成了另一种靶向药物,才顺利获得理赔。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则直接因为不在药品清单中被拒赔,无论协商如何均未能获得理赔。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实际上大多数百万医疗险,包括我们熟知的好医保、蓝医保等都有类似的限制,保障的肿瘤特效药品数量有限,清单外的药物很难获得赔偿。而条款中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规定,更是让患者在需要用药时面临困境。

当然,百万医疗险的费用相对较低,能够承担的责任有限,因此指望它解决所有看病难题并不现实。

不过,市面上也有一些外购药保障更加全面的医疗险产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选择。

1. 更全面的药物保障

比如尊享 e 生 2024,它不仅保障 108 种肿瘤外购药,还包括 30 种罕见病药物、15 种特定进口药品和 10 种指定疾病用药清单。这款产品的一个担忧是,年度保障并不一定会续保,但如果没有太多不良记录,续保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此外,还有支付宝上的好医保·长期医疗(0 免赔),它的外购药没有清单限制,并明确写进条款,但患者需去指定药店买。这对于重视外购药保障的朋友而言,是个不错的升级选择。

2. 无限制的中高端医疗险

还有一些中高端医疗险,不仅外购药没有清单限制,还能报销各种医疗材料和器械,包括心脏支架等,更能实现“用药自由”。这种产品通常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推荐给重视就医体验的朋友。

对大病患者来说,选择好的医疗资源和顶尖医生非常重要,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去哪儿就医。中高端医疗险背后的医疗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解决了“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

总之,肿瘤特效药的“适应症”问题确实棘手,即使没有清单限制,也会涉及到合理用药的要求。因此,任何遇到类似情况的患者,一定要与医生和保险公司进行充分沟通,避免让数千元的费用变成自费。

结束语

医保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很多优质药物很难纳入医保范围,好的医疗资源也是相对匮乏的,能享受的患者往往只是少数。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能够的话,建议准备好一些保障更周全的中高端医疗险,确保在大病时有余地选择。此外,一份重疾险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受限制的赔付方式,能让患者在疾病面前有更多选择。通过合适的保障方案,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