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0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预定利率 2.5% 难以维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
距离上一次保险预定利率调整不到半年,市场上又传出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可能会继续下调的消息。
如果预定利率再降,未来同样保障责任的重疾险保费必然上涨,储蓄险的收益也会进一步缩水。
对于近期有意购买重疾险或储蓄险的朋友来说,多了解当前动向尤为重要。
监管要求建立动态联动机制
2024 年 8 月 2 日,监管部门发布通知,明确保险预定利率将和市场利率挂钩,并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锚定了三项长期利率指标。
这意味着,一旦这些“锚”利率遭遇变化,保险产品所用的预定利率也会随之调整。
近期这三个长期利率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幅度大约在 0.2% 到 0.3% 之间。尽管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尚未变化,但实际的存款利率已经有所降低。
相比之下,自 9 月 1 日起,保险预定利率仍维持在 2.5% 的水平,形成了市场利率“下行”而预定利率“滞后”的现象。
而央行最近又释放了准备择时降准降息的信号,结合当前市场环境,预定利率难以继续坚挺,下一轮调整基本可以预期。
预定利率下调将带来的三大影响
具体分析,预定利率未来下调将对保险购买者产生深刻影响,可分为三个方面:
1. 重疾险和储蓄险价格普遍上涨
预定利率作为长期险产品定价的重要因素,利率降低意味着保险公司需提高保费收入以保障收益。
以目前市场上较为知名的重疾险“达尔文”系列为例,预定利率从 3.5% 降至 2.5% 时,除了个别型号价格有所调整外,总体保费上涨了 200 到 400 元不等。
若预定利率继续降至 2.0%,预计部分产品售价或将超过 6000 元,涨幅显著。
此外,性价比高的重疾险产品越来越少,因为保险公司在激烈竞争中难以持续低价运营,未来价格更高、涨幅更明显的重疾险将变得普遍。
以人保寿险的某款“i 无忧”系列重疾险为例,预定利率由 3.0% 变为 2.5% 时,保费涨幅超过 40%,男性由 7400 元涨至 10450 元,女性由 6950 元涨至 9850 元,涨幅明显。
建议有购险需求的朋友尽早考虑,尤其少儿重疾险价格涨幅通常更大,定期寿险涨幅则相对较平稳。
2. 增额寿险产品日益稀缺
从今年 9 月份开始,市场上增额寿险产品的热度明显下降。
原因在于增额寿收益率不会超过预定利率,预定利率降低后,增额寿险的吸引力随之削弱,收益率下降明显。
回顾 2019 年监管停止了 4.025% 年金险的销售,增额寿险曾经成为市场主流,但随着利率走低,这个产品时代终将落幕,手中持有增额寿险的人可能正拥有一份绝版产品。
相比之下,年金险凭借长期现金流和收益可突破预定利率的特点,未来依然有较大潜力。
3. 分红险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当前寿险产品中,分红险已占到超过 40% 的比例,最近新上市产品中分红险占比进一步提升至近 50%。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目前可能正处于经济由衰退转向复苏的阶段,这恰恰是分红险显现优势的好时机。
分红险结合了保底收益保障和浮动红利收益,既保证稳健性,又可分享经济回暖带来的红利,是保险公司与消费者双方的选择。
为实现更高投资回报,2024 年保险公司加大了对优质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涵盖公用事业、工业、医药等低估值、高股息行业,增强分红险的盈利能力。
历经 90 年代降息期,分红险逐步成为保险市场主力,结合当前利率环境和更严格监管,两者赋予分红险新的生命力。
总结:利率下行时代,保险选择更需谨慎
回想几年前银行存款利率还能达到 4%,如今已经跌至 1% 多,利率下行带来的影响深刻且迅速,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体验。
面对预定利率未来可能继续下滑的趋势,想购买储蓄险和重疾险的消费者应抓住现阶段相对稳定的价格窗口期,合理规划保障。
同时,理解各类保险产品的利弊,尤其关注未来市场上增额寿产品日益稀缺、分红险兴起的大趋势,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保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