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2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年一度的个税汇算又到了,很多人已经晒出自己的退税成绩单,有些人成功退回几千甚至上万元,让人羡慕不已。但也有不少人不仅没退税,反而要补税。其实,退税还是补税都有一定的规则,如果不懂这些技巧,很容易多交冤枉税。
动动手指,就能退一大笔钱
谁有资格退税?这取决于你的收入情况。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如果你全年总收入不超过 6 万元,虽然没有达到纳税标准,但因为每月工资已经预缴了税款,可以申请退还已缴纳的部分。而如果你的收入超过 6 万元,但有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或其他合法扣除项,也可以减少应纳税额。
另外,去年休产假的妈妈们也能享受政策红利,生育津贴或产假工资通常不需要缴税。如果你不确定自己领取的是哪种类型,可以直接在个税 APP 中查看是否有缴税记录,如果有,就可以申请退税。
今年的个税汇算从 3 月 1 日开始,已经有预约的朋友明天就可以申报,没预约的也可以在 3 月 21 日前操作。具体步骤很简单,在个税 APP 首页点击【2024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选择 2024 年度,勾选“我需要申报表预填服务”,然后按照提示填写信息即可。
教你 4 招,能退更多钱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退税,有些人可能发现申报后一分钱也退不到,甚至还要补税。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用着急,下面这四个隐藏的退税秘籍,能帮你多退一大笔钱。
1、专项附加扣除,能填都填上
国家为减轻大家的负担,设置了 7 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租房、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大病医疗等。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用来抵税。
比如有房贷的朋友,每月可以抵扣 1000 元。如果是夫妻婚前各自买房,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房子由一方全额抵扣,或者各抵 50%。但不能两套房子都抵扣 100%。近年来房贷利率下降,不少朋友考虑提前还贷,建议不要急着还完,留点金额每年还能抵税。
如果你在大城市租房,而在老家买房,建议选择大城市的房租抵扣,通常能抵扣更多。去年生娃或孩子未满 3 岁的家庭,可以申请婴幼儿照护抵扣,每月可抵 2000 元。
大病医疗方面,只要你经医保报销后,年度自付累计超过 1.5 万元,就可以申请抵扣。哪怕是门诊费用累加达到门槛,也可以申请。如果不清楚自己或家人去年看病花了多少钱,可以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上查询。
对于夫妻双方都能抵扣的情况,建议让收入较高的一方全额抵扣,这样能节省更多税。
2、有买个人养老金,记得填
个人养老金是今年全国推行的新政策,有不少人已经入手。别忘了,个人养老金也可以用来抵税,收入越高,抵税额度越大,最高每年可抵 5400 元。
只要你去年往账户里存了钱,即使没买产品,也可以抵税。但如果只是开户没存钱,就不能抵税。假设个税率为 10%,去年投了钱,就能少交 1200 元;如果税率是 20%,就能少交 2400 元。
如果去年没来得及买,今年也可以考虑存一点,等到年终汇算时再做专项扣除,享受抵税优惠。
3、有给自己或家人买税优健康险,也记得填
除了个人养老金外,购买税优健康保险也可以抵税。投保人是谁,就可以由谁抵税。也就是说,不仅可以为自己买,还可以给父母或孩子买,用来抵自己的个税。
税优健康险包含百万医疗险、防癌医疗险和长期护理险等。例如去年给父母买了蓝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或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保单上会有个税优识别码,今年就可以用来抵税。
专项附加扣除、个人养老金和税优健康险可以叠加使用,如果三者都有,基本可以实现个税全退。
4、检查计税方式有没有选错
年终奖有两种计税方式:单独计税和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有些朋友要补税,很可能是因为计税方式选错了。
如果应交税总额小于 3.6 万元,建议选择将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会更划算。如果应交税总额大于或等于 3.6 万元,合并计算可能会提高税率,这时候可以选择年终奖单独计税,以达到节税目的。
当然,不用自己计算,可以在申报系统中自由切换两种计税方式,选择哪一种更划算就选哪一种。
常见问题答疑
在退税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问,这里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供参考。
1、漏填了某些抵税项目,还能补扣吗?
可以。如果在申报后发现漏填了某些项目,且申报记录显示【税务审核中】,可以申请撤销退税,重新申报。
不过,撤销次数有限,建议大家尽量一次性把所有信息填完整,避免反复操作。
2、万一要补税,可以不补吗?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全年收入不超过 12 万元,或者补税金额不超过 400 元,可以不用补税。其他情况下,该补的税还是要及时补上,否则可能会产生滞纳金,甚至影响征信。
3、前几年忘记退的税,现在还能退吗?
当然可以,只要没超过 3 年,都可以一起退。例如有些朋友之前租房但没填专项附加扣除,今年可以申请修改前三年的年度汇算。
操作方式也很简单,在个税汇算页面选择对应年份,点击更改即可。
写在最后
个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 2021 年开始,我们一直关注个税政策的变化,并策划了专题内容,深入研究个税及退税相关话题。
所有内容整理成《深蓝保谈钱说税 - 家庭财务规划手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同时,我们也提供 1 对 1 保险规划服务,定制专属家庭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