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这场‘马拉松’,如何跑才能更轻松?

5次阅读

共计 187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这世间,年轻人始终存在,然而没有人能永驻青春。老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老龄化与长寿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极有可能拥有长达几十年的养老生活。这场养老‘马拉松’,不论年龄、性别与背景,几乎人人都要参与。今日,我们就来深入聊聊,普通人该如何应对这场漫长的养老‘马拉松’。

一、跑好这场马拉松,难度几何?

想要拥有体面的晚年生活,跑好养老这场‘马拉松’,难度究竟有多大呢?首先,身体状况得良好吧?要是身体欠佳,三天两头跑医院,治病花费如流水,生活的幸福感必然会大幅下降。所以,不想老年时没钱治病,或耗尽自己的养老金治病,除了常说的锻炼身体,还需适当转移疾病风险。年轻时应趁早做好基础保障,比如购买百万医疗和重疾险等,以防老年因病陷入贫困。

其次,得有钱才行吧?有人说,老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了没钱。倘若有一笔与生命等长的、专属且稳定的退休金,会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衰老。毕竟这种稳稳的安全感,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但要拿到退休金,本身并非易事。在长达几十年的工作中,每月都要通过社保扣除一笔固定的钱,流入我们的养老账户,经过长期积累,才有了所谓的退休金。要是普通打工人,万一遭遇公司裁员风波,或者面临大龄失业的中年危机,导致社保被迫断缴等情况,能否拿到这笔钱都成疑问。所以老一辈常念叨,劝年轻人进体制内,拼尽全力考个公务员或事业编,不图大富大贵,只求安稳度日。

再者,钱得足够花吧?退休金 1000 元和 8000 元,能支撑的老年生活差别还是挺大的。那多少退休金才够养老呢?这个标准因人而异,但有一个指标可助我们判断,即养老金替代率。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仅能达到 40% – 50%。比如退休前工资 1 万,退休金却只有 4 千,直接下降一半以上,这种落差感可想而知。若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活质量下降几乎是必然的。随着老龄化加剧,未来的替代率只会更低。晚年退休金不足,就如同工作时工资不高,生活难免过得紧巴巴,每分钱都得精打细算,辛苦一辈子,老了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这与大部分人理想的养老生活,如养养花、种种草、旅旅游相差甚远。如此看来,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若仅依赖交社保领退休金,想跑好养老这场‘马拉松’,是极为困难的。意识到这一点后,这届年轻人决定开始‘抢跑’。

二、养老马拉松,年轻人开启抢跑模式

不少清醒的年轻人,嘴上不停地喊着及时行乐,暗地里却都默默开始攒养老金,为‘退休’做准备。26 岁的小林便是其中一员,刚毕业时对五险一金没啥概念,觉得公司交了就行,也不了解其对自己的实际影响。直到家里长辈陆续退休,才发现原来退休金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这才开始关注养老问题。小林所在的公司,社保按最低基数缴费,每月总共就几百块,她意识到若靠退休金养老,真可能会陷入困境。为了过上理想的养老生活,她决定提前开始攒钱,除此之外,还会主动关注一些个人养老金、保险等相关内容。‘在养老这件事上,提前布局、先跑起来,后续的压力就没那么大。’

其实,像小林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2020 年,腾讯联合清华大学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提及,超过 70% 的 90 后开始考虑提前做好养老准备。而在 2022 年,后浪研究所的‘年轻人养老小调查’显示,超六成年轻人认为 30 岁以前就应该开始考虑养老。当然,面对这场‘马拉松’,有人觉得早早开始是未雨绸缪,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制造焦虑。那么,对年轻人而言,‘抢跑’真的有必要吗?

三、年轻人抢跑,是否真的必要?

一句养老规划要趁早,听起来像是一句轻松的建议,很难让人真切感受到其中的差距。下面,我们直接用数据说话,来对比一下不同年龄段规划养老的区别。我们以当前表现较好的某款养老年金为例,假设女性想在 60 岁每月拿到 5000 的补充养老金,即一年想拿 6 万,看看在不同年龄准备,到底有何不同。

可以看到,都是 15 年缴费,想要在 60 岁拿到同样的退休金,越早开始,压力越小。25 岁开始交,每年只需交 2.9W,总保费 43.5W,这相当于轻松跑。40 岁开始交,每年就得交 4.6W,总保费 69W,这相当于压力跑。很明显,两者之间的差距,不仅是每年的缴费压力变大,而且总保费要比 25 岁多交 25.5W,但未来享受的养老待遇却一模一样。当然,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的交费年限以及每年交费的金额,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总之,面对养老这场无法避免的‘马拉松’,早点起跑并非毫无道理,毕竟好处实实在在,越早开始,跑得就越轻松。

四、结语

年轻时,大家都会觉得养老离我们很遥远,不必过早忧虑。但事实是,越早开始准备,面对老去时就能越从容。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