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筹款、互助计划与保险:差异全解析

7次阅读

共计 127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网络筹款、互助计划以及保险,这三者是面对大病时的三种不同应对方式。那么,筹款平台以及一些互助计划究竟靠不靠谱?它们能否替代保险呢?

一、大病筹款

刷朋友圈时,轻松筹、水滴筹之类的链接屡见不鲜。深入探究大病筹款后会发现,那些能筹得足够治疗费的人,要么是社交关系广泛,要么是境遇凄惨能引发他人同情。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想通过大病筹款凑足钱愈发困难。特别是如今朋友圈里筹款请求日益增多,有的人钱挥霍完后得病便发起筹款,加之不时曝出的作假新闻,让想做公益、捐款的人倍感心寒。所以,依靠网络发动筹款治病并非易事,很多人最终也未能凑够治疗费。若想转移大病治疗费用,更关键的是要未雨绸缪,做好事前预防,而这其中就涵盖了后续要讲的互助计划和保险。

二、互助计划

互助计划简言之,就是将一大群人聚集起来,若有人患重病,大家共同为其捐款。以支付宝上的相互宝为例,看看互助计划有哪些特点,在真患大病时能否救急。相互宝刚上线时,很多人颇为欣喜,宣称不用交钱就能成为会员,生病后可获 30 万补助。这笔钱由所有成员共同分担,算下来每人每月仅扣几毛钱,似乎比买保险划算得多。的确,这种互助计划加入门槛不高,且谁生病、需多少钱、平摊到每人身上是多少,都清晰明了,感觉理赔也较为靠谱。于是,有人认为有了互助计划便无需再买保险。但近几年,不少此类公司因运营不善而倒闭。主要原因在于互助计划存在较大不足,即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仅平台有倒闭风险,对消费者而言,互助计划所保障的内容也可能改变。比如支付宝上的相互宝自 2019 年 5 月起,患甲状腺癌只能领取 5 万互助金,此前则可领 30 万。所幸甲状腺癌治疗费一般不高,但仍让人担忧其他保障日后是否也会变动。除此之外,互助计划后续扣钱数额也不确定。相互宝刚上线时,平台每月理赔案件仅有几个,如今每月达几百个,照此趋势,随着更多人加入,未来需分摊的金额可能越来越高。所以,能明显感觉到,互助平台未来能否正常运营、保障内容以及后续扣钱多少,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相比之下,保险未来的保障则较为确定。

三、保险

首先,保险公司本身安全性极高,受到国家极为严格的监管。这种严格监管几乎涵盖保险公司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司成立之初,要求最低实际出资不低于 2 亿元。在资金运用方面,严格限制高风险投资所占比例,此外还有偿付能力监管、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等措施,以确保保险公司的安全性。除公司安全性有保障外,保险产品的保障也确定无疑。购买保险就是签订合同,合同中白纸黑字写明的内容,都受国家法律保护,且不能随意更改。所以,综合互助计划和保险产品的各自特性,建议如下:互助计划更适合预算有限的朋友作为临时保障,或者是已购齐保险,想额外增加保障的人群。若想要确定的保障,一定要配置好保险,毕竟互助计划无法替代保险产品。

四、总结

大病筹款:确实能对一些家庭起到帮助作用,但只是事后补救手段,且筹到足够款项并非易事。互助计划:其平台本身、保障内容以及后续扣款额度,均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保险:具体保障范围、不保事项以及保障方式,都明确写在合同里并受法律保护,相对而言,保险是更为严谨的金融产品。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