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0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说到“找工作”,焦虑的常是两类人:刚毕业的大学生和 35 岁往上的中年人。前者没经验好理解,可后者有经验能力为何也难找工作呢?
一、正值黄金年龄的中年人,开始被职场抛弃
通常,在一个行业工作越久,经验越丰富越吃香,像医生、会计等职业。但私企很多打工人并非如此。比如梁先生,39 岁大厂程序员,年前准备交付项目过肥年,却被公司 12 月撤掉整个项目组;李女士,35 岁央企设计师,休完产假回来被降薪裁员,面试多次无果;王姐,40 岁大型企业 HR,裸辞后因年纪或薪资问题找不到合适工作。这几年大环境不好,公司降本增效,35 岁往上的中年人因工资高又要兼顾家庭,成了优先“优化”对象。网上有人说“35 岁之前,是人力资源;35 岁之后,是人力成本”。知乎数据显示,2023 年“年龄危机”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比增长 146.42%。看来,35 岁中年危机似乎难以完全避开。那若“中年危机”降临,该怎么办呢?
二、人到中年失业了,该怎么办?
中年失业,收入现金流中断,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压力大。此时可重新规划家庭开支,孩子教育费、老人赡养费、房贷车贷等固定支出难降,但日常消耗品等可选择平替,如进口护肤品换国货平替,出国旅行改公园露营,大牌包包换帆布袋等。除了消费降级,还可“开源”,比如线上做写作或设计兼职,线下跑滴滴、送外卖、摆小摊等。同时,社保不能断,它是基础保障,养老保险交满年限退休能领退休金,医保可报销医疗费用。没工作单位可灵活就业交职工社保,养老待遇和医保报销比例更高,费用贵的话也可选择居民社保,有多个档次可选。那对没到 35 岁的年轻人,如何防御“中年危机”呢?
三、做好哪些准备,才能躲过“中年危机”?
要躲过“中年危机”或减少其伤害,可参考三种办法。一是有自己的职业增长曲线,即搞副业。工资是多数人的主要收入,失业就会现金流中断。若副业做得好能变现,失业也有收入,甚至可转为主业。比如小张,主业婚庆摄影师,副业做宠物写真,公司解散后将副业转为主业,成立了宠物写真馆。所以,做好主业之余,可开发专业技能、兴趣爱好、人脉资源,做好两手准备。二是攒一笔“小金库”。年轻时赚钱不难,难的是攒钱。有人借助支付宝笔笔攒、蚂蚁星愿等短期储蓄工具,但取钱方便,易冲动消费。也有人买储蓄险规划“失业金”,如小周选快返型年金,前期增值快,投保几年后就能领钱;小兰选增额终身寿,奖金多可追加保费,交满保费后可通过“减保”取钱。具体攒钱方式要依个人情况选择。三是提前配置好风险保障。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怕身体变差、生大病及带来经济负担。所以要尽早配置健康保障,转移大病风险。百万医疗险经医保报销后,超 1 万的住院医疗费基本能报,还能报特效药;重疾险得了合同约定疾病可直接赔一笔钱,弥补收入损失和生活费。趁年轻买,产品选择多且保费便宜,比如男性买 50 万保额的达尔文 8 号,25 岁投保和 35 岁投保保费不同。总之,提前做好准备,中年危机来临时才不会对生活影响太大。
四、写在最后
人到中年,肩负父母和孩子两头担子。为让家人生活更好,中年人在职场承受更多压力,一边努力晋升,一边担心被裁。在这种环境下,尽早做好两手准备,能给家人和自己更多安心。最后,祝愿每位朋友工作顺利,早日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