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老:用心规划,给妈妈更好的未来

12次阅读

共计 167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讨论如何为父母养老时,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的问题: 农民子女该如何帮父母养老 。很多青年人在独立后,意识到父母辛劳一生,却未能为养老存下多少钱,甚至连基本的养老保险都没有交,未来拿不到养老金的风险愈发明显。

面对这种现实,不同人的选择各不相同。有的人决定为父母补缴养老保险,有的人则选择每年直接给父母拿钱。我们的同事小悠就选择了一条不太常见的路,她的经历或许能为那些想为父母建立养老金的朋友们提供灵感。

在为妈妈规划养老钱之前,小悠已经为她购买了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但她的妈妈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她常常质疑,小悠为何要把钱交给保险公司,简直觉得是在给保险公司打工。尽管如此,小悠心里明白,这些保障险对妈妈未来的健康至关重要,她确信,生病住院的费用可能会让他们捉襟见肘。

除了医疗费用,小悠还深感妈妈在养老方面的无助。很早之前,小悠就知道妈妈交的养老保险不够,曾劝她多交一点,但妈妈总是摆手不理。那时小悠在校读书,无法提供实质帮助,妈妈最终还是继续选择了低档次的居民养老保险。

转机出现在 2022 年,一位亲戚因养老金缴费年限不足而未能按时退休,让妈妈意识到自己的养老问题。这个问题开始让她感到焦虑,她终于意识到,若不为自己的养老做些准备,未来的生活将无以为继。

当妈妈开始为养老金发愁的时刻,小悠已经工作赚钱了。她提醒妈妈可以提高交费档次,并承诺每年为她出资 3000 元。因此,在 2022 年,妈妈交了 3200 元。而在小悠的家乡,当地政策不支持对过往缴费年限进行补缴,只能在剩余年限里提高缴费档次。

到了 2023 年,经过一些社保和养老金的科普学习,妈妈意识到自己的养老金仍不够,于是自行再交了 3000 元,总共交上了 6000 元。她去社保局查看账户时,震惊地发现自己 14 年的居民养老,账户里的钱却只有 1 万出头。

原来 2022 年和 2023 年的这两笔交款,竟占据了她 14 年缴费记录的大部分。妈妈了解到,大多数农村老人缴纳的都是低档次的档位,这样一来,不仅便宜、见效快,还能拿到基础养老金。可 10 块钱能买几斤肉,眼前的生活显得更加重要,让他们觉得把钱存起来是一种负担。

小悠意识到,如果一直交 6000 元档位,直到妈妈 60 岁,她每月可能仅能拿到 716 元的社保养老金,这只是维持基本生活。于是,小悠想到了其他增加妈妈养老金的办法。在去年保险市场的变动中,她为妈妈挑选了一款养老年金险,其长期收益率可以达到 4%。

每年交 1 万元,交 10 年,从妈妈 60 岁起,每年能给她发 7000 元,而且还有一个保底利率为 2.5% 的万能账户。这样一来,妈妈的养老钱每年就能增至 15000 多,按月算大约有 1300 元,这对生活在农村的老人而言,算是刚刚好。

有了这些养老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会意识到,努力生活不仅是为自己,也为子女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小悠深知,老人的尊严和生命力,往往与经济支持密切相关。

尽管对于这份养老年金险,妈妈仍有一些抵触情绪,但小悠选择这一保险,更多是出于强制储蓄的考虑。她坦诚,自己如果手头有钱,往往会乱花钱,最终分文不剩。而将钱用于保险,不仅能确保妈妈的养老金保障,也避免了随意消费的风险。

实际上,她早早给妈妈准备养老钱,也是因为对未来的自己并不完全信任。当妈妈开始养老时,小悠将成为一个肩负压力的中年人,面对要给妈妈养活的压力,她担心会不会感到厌烦。为了消除这种焦虑,她决定提前在保险上做好准备,这样在未来的时候,主要的养老金就可以依靠保险和公司的资金管理。

当然,她心里明白,妈妈对这份年金险主要是嘴上不愿,但心里其实是接受的。如今,妈妈常询问自己能拿到多少养老金,并积极劝说身边的朋友也交养老保险。小悠观察到,妈妈只是渴望有人在一旁鼓励她迈出第一步。

如今,小悠妈妈也在反思,早期退休是否太晚。其实如果她早点选择养老年金险,资金灵活运用,她本可以在 55 岁时就能开始领取养老金。此时,小悠明白“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选择都显得不够完美,但只要我们愿意采取行动,便已经是成功的一部分。各位朋友,在为父母准备养老钱的问题上,你们又是如何做的呢?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