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规划:无惧通胀,提前布局养老生活

6次阅读

共计 12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每当谈及养老规划的话题,不少朋友都会提到通货膨胀的问题。如今钱愈发不值钱,购买养老金后,二三十年后这笔钱是否就不再管用了呢?尽管未来难以预测,但不妨回顾往昔,看看过去购买的养老保险,现今价值如何。

一、往昔养老金,今朝领多少?

不久前,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份 1997 年其母亲为他购置的终身年金险老保单。这份保单按年分期缴纳保费,自 1997 年起缴费,每年交 360 元,直至 2010 年。

2011 年至 2013 年期间,即他读高中时,每年能领取近 500 元。上大学后,每年约有 1000 元,他便用这笔钱每年去周边城市旅游。25 岁时,一次性收到 2835 元,正好作为刚毕业不久的过渡生活费。此后,60 岁起每年还可领取 3874 元养老金,只要他在世就能持续领取。

虽在通货膨胀影响下,保单领取的钱价值似未达预期,但长期 IRR 超 6%,当下能达此水平的产品并不多见。当年这份保单缴费期长达十几年,直至 2011 年才缴清,每年所交费用也在不断贬值。如此看来,过去购买的保险,放到现在,收益表现颇为可观。那么现在购买养老金,未来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二、当下购养老,难敌通胀否?

实际上,无论资金置于何处,通货膨胀都客观存在。即便存入银行,目前通胀率 2% 多,银行 5 年定存利率亦是 2%,同样跑不赢通胀,而购买养老金至少能锁定长期收益。

许多人或许会想,40 年前 1 万块足以买房,如今 1 万块或许只是一个月的工资,如此巨大的通胀幅度,难道不令人担忧吗?细想之下,过去 40 年我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短短 40 年间经济增长了 278 倍,GDP 排名从世界第 14 名升至第 2 名。在此进程中,出现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在所难免。

近些年大家也能感受到,经济增速逐渐放缓,通货膨胀速度也愈发缓慢。从近 10 年的 CPI 指数来看,我国通胀率基本稳定在 2% 至 2.5% 之间,去年甚至有趋向通货紧缩的态势。

过去几十年房价持续飙升,可能给人钱越来越不值钱的错觉。实际上,柴米油盐、鸡鸭鱼肉等日常生活用品,通胀幅度并不显著,比如 10 年前一个菜包子 5 毛钱,现在 1 块钱,价格变化并不明显。而与退休生活紧密相关的,正是这些日常生活支出。

三、通胀难逆料,养老早绸缪

如前文所述,通胀难以避免,因此相较于纠结能否跑赢通胀,我们更应思考如何提前规划,解决养老问题。养老规划本质上是一场财务规划,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有些人追求高收益,会选择投资股票、基金等,但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方式往往伴随着诸多不确定性。而我们准备养老金的目的是确保老年有钱花,所以规划养老,更关键的是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像我们日常缴纳的社保养老金便是其中一种方式,退休后国家定期发放养老金,只要人健在就能一直领取。然而,随着老龄化日益严峻,社保养老金发放压力增大,未来能领取的钱可能不足以满足需求。

终身型养老年金险亦是如此,能根据寿命领取,收益未必最高,但具备安全稳健的特性,可用于补充社保养老金缺口,保障退休后有稳定的现金流。

四、结语

未来会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现在无法预知,唯有到未来方可判断。而人必定会衰老,所以无论养老金能否战胜通货膨胀,我们都需提早规划。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