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9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你是否曾购买过惠民保?这道问题可能会让大多数人回应“是的”。最近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 11 月,各地共推出 284 款惠民保,总参保人数突破了 3 亿。然而,面对这样的投保热潮,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不再续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惠民保,现在还值得买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
一、越来越多的人停止使用惠民保
近年来,惠民保以其“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额”的特点,迅速成为大众熟知的保险产品。然而在这股热潮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问题。
首先,许多地方的惠民保参保人数出现了下滑。以南昌为例,2021 年投保人数为 40 万人,2022 年降到 30 万,而到 2023 年仅剩 20 多万人。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安阳,首年参保接近 50 万,第二年便降至 30 万。同时,愿意续保的人数也在减少,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人选择退出惠民保。
大家都知道,像惠民保这种保险产品,只有更多的人加入,才能维持其稳定性。如果参保人数大幅流失,产品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威胁。统计显示,截至去年 11 月,已有四分之一的惠民保产品停止运营。那么,惠民保是不是快走到尽头了呢?为什么以前大家喜欢,现在却不愿意续保呢?
二、为何一些曾经参保的人不再续保?
从身边的反馈和网上讨论来看,不续保惠民保的原因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 ** 生病后才发现这保险并不可靠 **
很多人买惠民保的初衷是为了防范看病时的高费用,想着万一生病可以用惠民保报销那一部分医保无法覆盖的费用。然而,一旦遇到理赔时,许多人发现现实并不如他们所想的美好。许多情况下,明明看病花了大笔钱,但惠民保却没有一分钱的报销,使他们无奈感叹。经历过几次这样的拒赔后,人们才意识到,惠民保的赔付门槛高得出乎意料,与他们最开始的预期相差甚远,因此在下一年选择不再续保。
2. ** 找到更好的替代产品 **
还有一些用户在体验惠民保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保障范围更广,条款也更加人性化。就拿小兰说的例子:她的家人因为村干部的宣传购买了惠民保,但在了解后她意识到,惠民保虽然能保障重大疾病,但在理赔要求上其实并不友好。她了解到百万医疗险的保障优势,总体性价比更高,于是决定用更适合的保险替代惠民保。而她的父母因为年龄的原因,依然选择继续投保惠民保。不少人因为当地惠民保涨价或保障内容的不足而选择不继续续保。
三、惠民保是否还值得购买?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惠民保的保障内容。实际上,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的主要作用都是帮助用户分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但它们的具体保障内容和投保条件却存在较大差异。
在保障范围、报销比例和门槛上,惠民保明显不及百万医疗险。在这些关键保障方面的不足,意味着在面对医疗费用时可能会损失更多。不过,惠民保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像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健康告知,价格较低,而且部分产品可以承保既往症。
综合来看,如果身体条件良好,可以选择百万医疗险的人,建议不再购买惠民保,因为百万医疗险的保障力度更大。如果身体状况欠佳,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购买百万医疗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惠民保还是值得保留的,起码比没有保障要好。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借助惠民保减轻了医疗负担。
四、总结
自 2015 年惠民保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 8 年。这一路走来,虽然争议不断,但它也确实为一些群体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尽管存在不足之处,惠民保能够为那些其他商业保险无法覆盖的群体提供一线希望。对那部分人来说,惠民保的存在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