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7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新能源车险的现状:拒保和涨价普遍存在
新能源车主最近在续保时遇到了不少麻烦。比如江苏的钱女士,今年续保时被几家保险公司集体拒保,理由都是“未通过系统审核”,被判定为高风险。她只得选择在第一家保险公司多花 2000 元买附加险,才勉强续保成功。同样遭遇困境的还有陈先生,他去年开车超过 2 万公里,被保险公司认定为营运车,要么涨价 3000 元,要么拒保。保险公司通常用行驶里程判断车辆是否营运,营运车辆因行驶时间长、路线复杂,理赔率高,保费自然也更高。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虽然简单,却无意中伤了不少正常长途通勤或喜欢自驾的车主。
整体来看,新能源车保险费用普遍比燃油车贵一倍左右。2023 年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车均保费约 4020 元,而传统燃油车是 2355 元。对于一些高端新能源车型,保费动辄达到 8 到 10 万元,令不少车主感叹:“车买得起,保险付不起”。
为何新能源车险费这么高?“双高”效应难逃
一方面,新能源车的 出险率高 成为主要原因之一。这类车辆提速快、动力强,驾驶反应时间相对缩短,更容易出事故。例如,同等级燃油车宝马 325Li 的百公里加速大约 8 秒,而特斯拉 Model 3 的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只需 4.4 秒。另外,许多新能源车被用作网约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进一步拉高整体出险率。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达到了 30%,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 19%。
另一方面,维修成本高 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电池包是新能源车最贵的零部件,一般价值占整车价格近一半。以一辆售价 50 万的新能源车为例,电池包约需 25 万。此外,电池包易受损,维修时往往无法简单修复,只能整包更换,费用高昂。许多新能源车采用集成式或一体式零部件,导致“只换不修”的情况频繁出现,进一步推高了维修费用。
双重压力下,保险公司赔付率高达 85%,即使车主缴纳 100 元保费,保险公司平均要赔 85 元,利润空间极小,甚至出现亏损。因此保险公司往往害怕接手新能源车险,宁可拒保或大幅涨价。
比亚迪入局车险,能否打破保费高墙?
比亚迪于 2023 年斥资 36 亿收购了易安财险,并将其更名为“比亚迪财险”。这一动作显示了比亚迪进军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决心。比亚迪董事长明确表示,将利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技术优势,提升理赔效率,降低费用,推进新能源车险行业升级。
监管层在 2023 年相继批准比亚迪财险经营交强险及商业险业务,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这让新能源车主们看到了希望,因为比亚迪作为车企,掌握第一手车辆信息,有望通过优化设计和维修流程,降低事故率和维修费用,形成良性闭环,从而降低车险保费。
然而,现阶段比亚迪推出的车险保费并未出现明显便宜的趋势,主要还是处于试水阶段。而且,由于易安财险此前未涉足车险领域,人员和理赔经验有待积累。相比特斯拉自营保险在美国市场因服务跟不上而饱受诟病,未来比亚迪在理赔效率和客户体验上还需要时间检验。
新能源车险未来,三大利好逐步显现
2024 年初,监管部门明确规定新能源车的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要实现“愿保尽保”。同时,监管强调不能大幅涨价,必须符合社会接受度。这给市场定下了明晰基调,车险价格将不会大幅抬升。
另有两大利好:一是部分新能源车主有望享受保费降低。监管准备放宽保险费自主定价区间,比如基准保费 5000 元,调整前是浮动范围 3250 至 6750 元,调整后可能变为 2500 至 7500 元,风险较低、出险少的车型保费会下降。二是购车者将获得更多透明的维修成本数据。监管推动公布高赔付车型的零整比,例如何电池包维修成本差距巨大。例如,比亚迪唐 EV 零整比为 24.5%,而五菱艾瑞泽 5EV 接近 89%,采购时对维修负担有明确预期。
有了这些信息,消费者能更明智地选择车型,避开维修成本高、保险费贵的车辆,从而间接促进市场理性竞争。
总结
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出行趋势,虽然当前车险市场仍存在不少困难,但随着政策倾向明确、车险定价机制放宽,以及比亚迪等车企的跨界参与,新能源车险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新能源车主能够享受更合理的保费和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你今年的新能源车险续保情况如何?保费涨了还是降了?未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