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24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公务员的“铁饭碗”,还稳吗?
一直以来,“体制内待遇好得出奇”是大众对公务员职业的普遍印象。前些日子上网,听到个新词叫“公务员米线”。据说在云南一些县城,有两种米线,一种是普通人吃的,四五块钱一份,肉少但能吃饱;另一种是“全家福”,二三十块钱,菜和肉都是双倍。大家调侃说,只有特定人群才舍得吃。
不过这两年,公务员的境遇似乎没那么好了。比如江苏、浙江、河南,从 2022 年开始组织评选“躺平式”干部。江苏某县的评选方式是大家每年举手投票,群众推选加单位评定,得票率 30% 以上的干部会被评为“躺平干部”,上黄榜公示。另外,一些人口较少的县城,公务员开始“缩编”。像山西省、青海省,由于人口“内流”严重,导致一些城市体制内员工“饱和”。为减少财政开支,一些人被重新调配,去村里担任村干部或网格员。有些省还发文,允许公务员下海经商创业,三年留编不影响晋升。甚至,像浙江金华,事业单位公开社招公务员,不需要公考也不用笔试,部分岗位年薪很高,税后可达 80 万,但岗位实行绩效考核,没完成 KPI 会被解雇。
不过,在这些情况中,对公务员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养老金并轨”。用大家的话说,公务员的养老金要“缩水”了。并轨后,网友们预估,体制内人员的养老金至少要缩水 20%、30% 以上。
并轨后,公务员养老金缩多少?
要弄明白并轨,得先说说双轨制。过去 20 多年,体制内、外缴纳养老金采用两套政策。在养老金缴纳上,体制内根据职位、工资年限,直接按月发放退休金,自己无需缴纳,全由国家财政拨款;普通打工人自己要交工资的 8%,企业交 16%。在养老金领取上,体制内的退休金可领工资的 80%-90%,普通打工人的退休金只有工资的 40%。
差距如此之大,毫无公平可言。于是在 2014 年,开始大力推行“并轨”,机关单位也要像普通员工一样交社保,多交多得,少交少领。不过,政策正式实施并非“一刀切”。国家根据退休时间,实行了“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是,2014 年以前退休的,还是按 80%、90% 的比例领退休金;中人是 2014 年前参加工作,2014 年后退休的,按保低限高原则,老办法领钱多就按老办法给;2014 年后入职的体制内人员,则要像城镇职工一样自己交养老金,多缴多得。
举个例子,老马 2014 年 10 月退休,退休前工资 5000,他的退休金按工资的 90% 领,就是 4500 元,和退休前差距不大。小马 2014 年 10 月参加工作,离退休还有 35 年。同样假设社会平均工资和他的个人工资都是 5000,并且未来几十年不变,按照个人交 8%,35 年后,他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是 1208 元,基础养老金是 1750 元,那小王退休后可领取的养老金只有 2958 元。养老金替代率从 90% 直接降到了 60%。
并轨后,普通人和公务员养老金一样了?
并轨后,大家养老金计算公式一样了,可养老待遇一样吗?其实并非如此。虽然公式一致,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代入的数不一样。
一是缴纳基数不同。很多不规范的中小企业,一般按最低缴费基数给员工交社保,而体制内一般按真实工资水平缴,且缴纳比例高。二是缴纳年限不同。对于“中人”,也就是 2014 年前参加工作的体制内人,有“视同缴费”一说。比如 2010 年参加工作,2014 年默认已交 4 年社保。但普通员工几乎没有“视同缴费”一说。三是职业年金有无。体制内人的职业年金是强制交的,自己交一部分,单位交一部分,相当于退休后可领两份退休金,养老替代率能往 70% 够一够。但普通职员能交企业年金的很少,集中在央企。四是缴纳稳定性不同。现在普通打工人能不能安全渡过 35 岁、40 岁的职场“大限”都不好说,而体制内职业稳定性相对更好。
即便如此,赶着往体制内挤的年轻人仍不在少数。2021 年清华大学公布的 3669 名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 15.8%、30.3%、23.8%,差不多 70% 的毕业生挤进了体制内。
不过,普通打工人也别慌,手动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有“小技巧”。如果想尽可能划算,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最佳。此方法只针对选择灵活就业群体。比如之前已交 10 年职工社保,离拿退休金还差 5 年,打算自己按灵活就业身份缴满社保,这时按最低基数缴最划算,从养老金替代率看收益最大。如果是一直交职工社保的朋友,则尽量多缴多得。尽可能在大城市退休也很重要,因为养老金计算公式中有“退休当地去年月平均工资”这一重要因素,这个数越高,领取的退休金越多。判断退休城市时,比如老王是湖南人,在北京打工,想按北京待遇领养老金,那么最后退休的公司必须在北京,且在北京缴纳社保养老金时间要 10 年以上;如果在北京不满 10 年,再往上找缴满 10 年的城市,比如老王在南京交了 10 年社保,就按南京的退休待遇算;如果没有缴满 10 年的城市,那么最后按户籍所在地湖南办理退休。还可以补充个人商业养老金,这是提升养老金替代率有效且稳定的方法。比过去“以房、股养老”“存钱养老”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相对靠谱。比如 40 岁的王女士,每年交 5 万,分 10 年交买这个产品,到她 55 岁退休时,“养老罐”变成了 69.98W,已超已交保费;退休后每年拿出 2.4W 补充生活开销,假如王女士退休前工资一万,退休金可领 4 千,加上商业养老金 2 千,可到 6 千,养老金替代率直接从 40% 提到了 60%。55 岁退休后,她可以每隔 1 年安排一次长途旅游,预算 4 万左右。等到 70 岁玩不动了,在家安心养老,提高每月生活费补充到 3000,一直到 80 岁,账户里还有 28 万。这样看来,普通打工人的养老金也可以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