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规划养老:社保与商业养老金结合方案解析

6次阅读

共计 153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社保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最低缴费年限从 15 年提升至 20 年,同时退休年龄有所延后。这些调整引发了关于个人养老规划的新思考:如果在 70 岁之前离开,自己缴纳的社保是否划算?

以深圳男性为例,假设通过公司缴纳社保,只需 3 至 4 年即可收回成本。即便在退休后不久去世,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仍可被家属领取,因此并不算亏本。然而,对于以灵活就业形式参保的人来说,由于需全额承担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费用,回本时间更长,通常需要 10 年左右。

按照最新规定,男性需工作至 63 岁才能退休,这意味着灵活就业人员至少要到 73 岁才能完全收回成本。例如,若连续缴纳 20 年的灵活就业社保,在 70 岁时不幸离世,累计领取约 19.1 万元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余额 2.9 万元及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共计约 4.4 万元,总计可获得约 26.4 万元,接近其缴纳总额 26.6 万元。但统计显示,平均寿命超过 70 岁仍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一旦超过这一年龄,领取的养老金便属于净收益。

若担心自身寿命较短,是否有方法确保投入的资金不会浪费?答案是肯定的。下文将介绍一种无论何时离世都不会亏本的养老规划方式。

城乡居民养老 + 商业养老金组合策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种较为稳妥的选择,它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无需个人缴费,政府还会提供一定补贴,而个人账户的资金则完全来自参保者的缴费。如果参保人在退休前或退休初期不幸去世,其直系亲属有权继承剩余的个人账户余额。

尽管如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上限较低,例如在深圳地区,年度缴费范围为 180 元至 4800 元。即便选择最高档次缴费,最终的养老金水平也可能不足以覆盖日常开销,因此需要额外配置其他可靠的养老工具。

商业养老金的优势

商业养老金具备两大显著优势:一是保证终身领取,二是设有明确的身故保障条款。例如,“福裕未来”是一款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商业养老金产品,假设一位 30 岁的女性选择分 10 年缴纳保费,每年支付 2 万元,并计划从 55 岁开始领取养老金:

在领取养老金之前不幸去世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将赔付高达已交保费 150% 的身故保险金,即 30 万元。而在开始领取养老金之后去世,累计领取的养老金加上身故保险金的总额不低于已交保费。此外,若身体状况严重恶化,还可申请退保,取回现金价值。

灵活自主的商业养老金规划

与传统社保养老金相比,商业养老金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领取年龄,不受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投保年龄范围广(0 至 69 岁),并且缴费期限多样,从一次性付清到分期付款均有选择。

例如,“星海赢家青鸾版计划二”允许投保人根据自身财务状况调整缴费频率和额度。年轻群体可以选择较长的缴费期以减轻短期负担,而临近退休的长辈则更适合一次性投入或较短的缴费安排。

案例分析

以某 30 岁女性投保为例,若采用该产品并选择按年领取模式,自 60 岁起每年可获得约 4.4 万元的养老金;若改为按月领取,则每月收入约为 3728 元。假设活至 90 岁,累计领取总额可达 135.9 万元;若进一步生存至 99 岁,则总收益增加至 175.4 万元,并额外获得 50 万元祝寿奖励。

对于父母辈而言,类似“富年年 1 号”的快速返还型年金产品更为适用。此类产品支持自第五、第七或第十年起开始领取,非常适合提前退休或为老年父母补充收入。例如,一位 35 岁的投保人可在 40 岁时启动领取流程,每月固定收入 833 元,直至终老。在母亲 90 岁时,累计领取金额接近 31 万元,同时保留了全部本金 30 万元作为遗产传承。

总结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合理搭配社保与商业养老金成为关键。无论是追求高额回报还是注重安全稳健,都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老计划。如果您对此类解决方案感兴趣,不妨咨询专业顾问获取定制化建议。

正文完
 0